触目兴叹简介
触目兴叹的意思
解释:
看到某种情况而引起感叹。
出处:
明·李贽《焚书·杂述·杂说》:“一旦见景生情,触目兴叹。”
语法:
触目兴叹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人或事物等。
触目兴叹相关词语
- 1 众目共视
- 所有人的眼睛都看到了。形容非常明显。同“众目共睹”。出处:宋 欧阳修《论台谏官唐介等宜早牵复札子》:“言一出则万口争传,众目共视,虽欲为私,其势不可。”语法:众目共视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
- 2 赫然在目
- 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事物突然出现
- 3 悬门抉目
- 春秋时,吴国大夫伍员劝吴王夫差拒绝越国求和,夫差听信谗言,不从忠告,反赐之剑命自杀。伍员临死,曰:“树吾墓上以梓,令可为器。抉吾眼置之吴东门,以观越之灭吴也。”见《史记·吴太伯世家》。后以“悬门抉目”为烈士殉国的典故。出处:春秋时,吴国大夫伍员劝吴王夫差拒绝越国求和,夫差听信谗言,不从忠告,反赐之剑命自杀。伍员临死,曰:“树吾墓上以梓,令可为器。抉吾眼置之吴东门,以观越之灭吴也。”见《史记·吴太伯世家》。语法:悬门抉目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示例:柳亚子《痛哭》:“从此中原涂炭矣,悬门抉目我何心。”
- 4 一触即溃
- 一碰就崩溃。形容极脆弱;经不起一碰。出处:范文澜《中国近代史》上册第一章:“奕山与奕经同样,经过轻举妄动,一触即溃、丧胆、乞降三个程序,结束了浙江军事。”语法:一触即溃紧缩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贬义。示例:我军已兵临城下,敌人军心涣散,一触即溃。
- 5 目别汇分
- 指分门别类出处:明 宋濂《丽水黄府君墓铭》:“习五经约知其说,尤深于《易》,旁通诸家言,目别汇分,咸得其统绪。”语法:目别汇分作谓语;指分门别类。
- 6 眉留目乱
- 神色不宁的情状出处:元·施惠《幽闺记·招商谐偶》:“空使我意沉吟,眉留目乱羞难道。”语法:眉留目乱作定语、状语;用于人的神色。
- 7 兴国安邦
- 兴:兴盛;邦:国家。国家兴盛安定出处:《林海》:“我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做兴安岭,由今天看来,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了。”语法:兴国安邦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
- 8 递兴递废
- 谓有兴有废。出处:《吕氏春秋·恃君》:“德衰世乱,然后天子利天下。国君利国,官长利官,此国所以递兴递废也,乱难之所时作也。”语法:递兴递废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事情等。示例:成汤有南巢之伐,以殄夏乱。递兴递废,胜者用事,所受于天也。《史记·律书》
- 9 向若而叹
- 比喻向高明者折服,而自叹不如。出处:先秦 庄周《庄子 秋水》:“至于北海,东面而视,不见水端,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,望洋向若而叹曰:‘……今我睹子之难穷也,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。’”语法:向若而叹偏正式;作谓语;指自叹不如。示例:清·钱谦益《汲古阁毛氏新刻十七史序》:“未有不望崖而返、向若而叹者也。”
- 10 众目所归
- 归:归附,趋向。众人的目光集中在一处。形容一致赞赏出处:《宣和画谱·道释·辛澄》:“澄尝于蜀中大圣寺画僧伽及诸变相,士女倾城邑往观焉,……兹乃众目所归,不待较而可得矣。”语法:众目所归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
- 11 目瞪口噤
- 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出处:唐·皇甫枚《三水小牍·夏侯桢》
- 12 死也瞑目
- 瞑目:闭眼。死而闭眼。指死后没有什么牵挂出处: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15回:“我只要到父亲眼前,死也瞑目。”语法:死也瞑目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。
- 13 意兴阑珊
- 阑珊:衰落。将残、将尽的意思。出处:唐·白居易《咏怀》诗:“几时酒盏曾抛却?何处花枝笔把看?白发满头归得也,诗情酒兴渐阑珊。”语法:意兴阑珊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示例:叶圣陶《逃难》:“李太太意兴阑珊,眼光回到学生点名册上,觉得自己写的淡铅笔字一片模糊。”
- 14 横眉怒目
- 眉毛横竖;双目怒睁。形容强、凶狠的神情。出处: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1回:“不一时,只听得院子里许多脚步响,早进来了横眉怒目,挺胸凸肚的一群人。”语法:横眉怒目联合式;作定语、谓语、状语;指怒目而视。示例:三三两两的打手,都横眉怒目,短打扮,随时进来,往后院去。(老舍《茶馆》第一幕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