饮水思源简介
饮水思源的意思
解释:
喝水时想到水源。比喻不忘本。
出处:
北周 庾信《征调曲》:“落其实者思其树,饮其流者怀其源。”
语法:
饮水思源连动式;作谓语、宾语;含褒义。
示例:
梁斌《播火记》:“当然是饮水思源嘛!吃水哪能忘了掘井的人呢?”
成语造句
- 1.我能有今天的成就,饮水思源,永远也不会忘记老师对我的栽培。
- 2.做人要饮水思源,感恩图报。
- 3.我只盼自己的子女能饮水思源,不要忘恩负义。
- 4.饮水思源,我们不能忘记为我们创造幸福的无数革命先烈!
- 5.今天的幸福生活从哪里来的,同学们站在烈士纪念碑前饮水思源,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,心情久久不能平静。
- 6.一个人要是不能饮水思源,还算个人吗?
英语翻译
- 英语:
When you drink water; think of its source.
- 日语:
水(みず)を飲(の)んで水の源(みなもと)を思(おも)う
- 俄语:
пить воду,не забывáя об её источнике
- 其他:
<德>gedenke der Quelle,wenn du trinkst--die Quelle des Glücks nicht vergessen<法>
饮水思源相关词语
- 1 溯流徂源
- 同“溯流穷源”。出处:宋·周密《齐东野语·道学》:“其能发明先贤旨意,溯流徂源,论著讲介卓然自为一家者。”语法:溯流徂源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等。
- 2 水光山色
- 泛指山水景色。出处:唐·薛用弱《集异记·蒋琛》:“山势萦回水脉分,水光山色翠连云。”语法:水光山色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景物描写。示例:明·无名氏《渔樵闲话》第四折:“人情冷暖逐高低,水光山色依青翠。”
- 3 穷思极想
- 穷:极。形容苦苦思索出处: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二卷:“张生穷思极想,方才下得一着,小道人只随手应去。”语法:穷思极想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思考。示例:清·吴趼人《俏皮话·捐躯报国》:“而投闲置散之员,更于此时穷思极想,条陈聚敛之法。”
- 4 泻水著地
- 水倾泻在地上,随地势而流注。比喻只能任其自然出处: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:“譬如写水著地,正自纵横漫流,略无正方圆者。”语法:泻水著地作谓语;指顺其自然。
- 5 源深流长
- 源:源头;流:流程。源头很远,水流很长。比喻历史悠久出处:宋·苏轼《儒者可与守成论》:“虽足以传数百年,上下相安,然不若三代圣人取守一道,源深而流长也。”语法:源深流长作谓语、定语;指历史悠久。
- 6 源源不竭
- 源源:水流不断的样子;竭:完。形容接连不断,没有尽头出处:毛泽东《论联合政府》:“又防止了对于人力资源的滥用和浪费,人力动员却可以源源不竭。”语法:源源不竭作定语、状语;指连续不断。
- 7 沿流溯源
- 沿:顺着。循着水流寻找源头。比喻深究事物的本末出处:《清史稿·骆嘉淦传》:“然则沿流溯源,约言蔽义,惟望我皇上时时事事常守此不敢自是之心,而天德王道举不外乎此矣。”语法:沿流溯源作谓语、定语;指追求事物本源。
- 8 滴水成冻
- 滴:液体一点点落下;冻:凝结成冰。水滴下去就结成冰。形容天气十分寒冷出处:宋·钱易《南部新书》:“严冬冱寒,滴水成冻。”语法:滴水成冻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天气非常寒冷。
- 9 山肤水豢
- 《乐府诗集 燕射歌辞三 隋元会大飨歌》:“道高物备食多方,山肤既善水豢良。”本指山上水中出产的美味食物。后泛称美味。出处:《乐府诗集·燕射歌辞三·隋元会大飨歌》:“道高物备食多方,山肤既善水豢良。”语法:山肤水豢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。示例:明·王志坚《表异录·饮食》:“食之美曰山肤水豢。”
- 10 枕戈饮胆
- 见“枕戈尝胆”。出处:唐·姚思廉《梁书·元帝纪》:“孤以不德,天降之灾,枕戈饮胆,扣心泣血。”语法:枕戈饮胆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用于处事。
- 11 深思长计
- 谋划周密,考虑长远。出处:《汉书·师丹传》:“发愤懑,奏封事,不及深思远虑,使主簿书,漏泄之过不在丹。”
- 12 学而不思则罔
- 罔:同“惘”,迷惑。只读书而不肯思考,就会迷惑而无所收获出处: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为政》: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”语法:学而不思则罔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劝诫人。示例:谢觉哉《想!》:“把书本当教条,不顾客观条件,生硬地拿现成公式去套,也必然碰大钉子,所谓‘学而不思则罔’。”
- 13 沉思熟虑
- 深入思索,仔细考虑出处:茅盾《虹》:“像受了什么刺戟似的,梅女士忽然戴着一付沉思熟虑的面孔。”语法:沉思熟虑作谓语、宾语;指深入考虑。示例:经过沉思熟虑,她终于答应嫁给我
- 14 狡焉思启
- 《左传·成公八年》:“夫狡焉思启封疆以利社稷者,何国蔑有?”谓怀贪诈之心图谋侵人之国。后亦以“狡焉思肆”、“狡焉思逞”指怀贪诈之心妄图逞其阴谋。出处:《左传·成公八年》:“夫狡焉思启封疆以利社稷者,何国蔑有?”语法:狡焉思启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