枕戈饮胆简介
枕戈饮胆的意思
解释:
见“枕戈尝胆”。
出处:
唐·姚思廉《梁书·元帝纪》:“孤以不德,天降之灾,枕戈饮胆,扣心泣血。”
语法:
枕戈饮胆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用于处事。
枕戈饮胆的近反义词
- 近义词
- 枕戈尝胆
枕戈饮胆相关词语
- 1 色厉胆薄
- 色:神色。厉:严厉、凶猛。薄:脆弱。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。出处: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二十一回:“袁绍色厉胆薄,好谋无断;干大事而惜身,见小利而忘命:非英雄也。”语法:色厉胆薄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为人。
- 2 心惊胆慑
- 慑:恐惧。指人内心惊惧害怕出处:《敦煌变文集·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》:“怀中履孝,道广德新,合力义亏,仁者心惊胆慑。”语法:心惊胆慑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人惊惧。示例:明·孙梅锡《琴心记·夜亡成都》:“扮著花枝将身拽,呀,一声树拉,不觉心惊胆慑。”
- 3 圆木警枕
- 用圆木做枕头,睡着时容易惊醒。形容刻苦自勉。出处:宋·范祖禹《司马温公布衾铭记》:“以圆木为警枕,小睡则枕转而觉,乃起读书。”语法:圆木警枕作谓语、定语;指自我警戒。示例:明·赵弼《疥鬼对》:“司马光圆木警枕,皆欲屏其宴安之气。”
- 4 鲁阳麾戈
- 同“鲁阳挥戈”。出处:唐·杨炯《浑天赋》:“鲁阳麾戈兮转于西日,陶侃折翼兮登于上玄。”语法:鲁阳麾戈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挽救危局。
- 5 饮啖兼人
- 形容人酒量、饭量很大出处:《三国志·魏志·典韦传》
- 6 同心合胆
- 见“同心共胆”。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八十八回:“若丞相肯放回去,就当招安本部人马,同心合胆,方可归顺。’”语法:同心合胆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示例:娘子,你夫妻是一世之事,莫要冷眼相看,须将好言谏劝丈夫,同心合胆,共做人家。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三十一卷
- 7 群威群胆
- 形容大家团结一致英勇战斗时表现出来的力量和勇敢精神。出处:毛泽东《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》:“大家出力量,不怕牺牲,克服物质条件的困难,群威群胆,英勇杀敌。”语法:群威群胆联合式;作谓语;含褒义。示例:他率领小分队和民兵,紧密配合,群威群胆,迅速扫平了威虎山。
- 8 枕籍诗书
- 枕籍:纵横相枕而卧。比喻沉溺于诗书之中,没有真本领出处:汉·桓宽《盐铁论·殊路》:“夫重怀古道,枕籍诗书,危不能安,乱不能治。”语法:枕籍诗书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
- 9 吊胆惊心
- 犹言吊胆提心。出处:《说唐》第八回:“众将进前射箭,射中的磨旗擂鼓,不中的吊胆惊心。”语法:吊胆惊心作谓语、状语;指害怕。示例:你不必这样吊胆惊心地过日子
- 10 吞声饮泣
- 形容不出声地悲泣。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89回:“琼英知道了这个消息,如万箭攒心,日夜吞声饮泣,珠泪偷弹。”语法:吞声饮泣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默默承受。示例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90回:“正在吞声饮泣,看见凤姐那边的丰儿送衣裳过来。”
- 11 饮马长江
- 在长江边给战马喝水。谓渡江南下进行征伐。出处:《南史·檀道济传》:“道济见收,愤怒气盛,目光如炬,俄尔间引饮一斛。乃脱帻投地,曰:‘乃坏汝万里长城。’魏人闻之,……自是频岁南伐,有饮马长江之志。”语法:饮马长江作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示例:明·张四维《双烈记·虏骄》:“神兵到来谁敢阻,饮马长江浒。”
- 12 杯酒戈矛
- 比喻在宴会上引起的仇恨。出处:《负曝闲谈》第25回:“(华尚书)愣了一会,又想周楷这个名字好熟。想了半天,恍然大悟道:‘就是有天在吴侍郎席上他教我,我没有理他那个人,这真是杯酒戈矛了。’”语法:杯酒戈矛紧缩式;作补语;指酒桌上的纠纷。示例:就是有天在吴侍郎席上他请教我我没有理他那个人,这真是杯酒戈矛了!(《负曝闲谈》第二十五回)
- 13 扇枕温衾
- 同“扇枕温席”。出处:明·高濂《玉簪记·擢第》:“扇枕温衾,番做个倚门倚闾;不孝儿,逆天罪,难饶恕。”语法:扇枕温衾作谓语、定语;指孝敬父母。示例: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13卷:“说到此处,就是卧冰哭竹,扇枕温衾,也难报答万一。”
- 14 枕嵓漱流
- 同“ 枕2石漱流 ”。嵓,“巖 ”的古字。 南朝 宋 谢灵运 《游名山志》:“俗議多云,歡足本在華堂,枕嵓漱流者乏於大志,故保其枯稿。余謂不然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