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食存信简介
去食存信的意思
解释:
比喻宁可失去粮食而饿死,也要坚持信义。
出处:
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颜渊》:“曰:‘去食。自古下皆有死,民无信不立。’”
语法:
去食存信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。
示例:
《梁书·侯景传》:“或杀身成名,或去食存信,比性命于鸿毛,等节义于熊掌。”
成语故事
- 春秋时期,子贡问孔子有关为政之道。孔子说:“有足够的食物与军事力量,百姓讲信义就可以。”子贡问:“迫不得已要去掉其中一项怎么办?”孔子答道:“去兵”,子贡再问还要去掉其中之一怎么办?孔子道:“去食。自古下皆有死,民无信不立。”
去食存信相关词语
- 1 不令而信
- 令:命令;信:信服。不用三令五申能使之遵守服从出处:春秋·齐·孙武《孙子·九地》:“不约而亲,不令而信。”语法:不令而信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政策等。
- 2 蚕食鲸吞
- 食:吃;吞:整个儿咽下去。像蚕啃桑叶一样一点一点来;或像鲸鱼吃食一样大口大口吞。比喻强国用逐步侵占或一举吞并的方式侵略弱国领土。出处:清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六》:“汝先遗二孤侄,汝蚕食鲸吞,几无余沥。”语法:蚕食鲸吞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比喻一点一点被吞食。示例:在乾隆时代,英吉利灭东印度,据孟加刺,渐肆其蚕食鲸吞手段,兼并那东、中、南三印度之地。(清 彭养鸥《黑籍冤魂》第二回)
- 3 海内存知已;天涯若比邻
- 四海之内都会有知心朋友;尽管远在天涯海角也像近邻一样。形容思想感情相通;再远也亲近。海内;四海之内;古时候认为中国四周都是海;把国内称为海内;现泛指世界。天涯:天边;比邻:紧靠的边邻。出处:唐·王勃《杜少府之任蜀州》:“与君离别意;同是宦游人。海内存知己;天涯若比邻。”语法:形容志趣相同;感情不渝的好朋友;可用此语。多含褒义。一般作宾语。示例:大家都用“~"来称颂这两位诗人之间的真挚友情。
- 4 自信不疑
- 相信自己,绝不怀疑。出处:宋·苏轼《司马温公行状》:“为政之日,自信而不疑。”语法:自信不疑作谓语、定语;指十分自信。
- 5 万古长存
- 指某种好的精神或品德永远存在。万古:千年万代永远;存:存在。出处:宋 晁补之《次韵苏门下寄题雪浪石》:“公归廊庙谁得挽,此石万古当长存。”语法:万古长存偏正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。示例:(1)“社会主义社会”的原则万古长存。(2)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万古长存!
- 6 凤食鸾栖
- 鸾凤非竹实不食,非悟桐不栖。比喻高位或帝位。出处:明·张凤翼《红拂记·髯客海归》:“我想起那李公子呵,所事撑达,与他争甚么凤食鸾栖。我自向碧梧中别寻支节。”语法:凤食鸾栖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。
- 7 秋去冬来
- 秋天过去,冬天到来。形容时光流逝出处:刘玉民《骚动之秋》第七章:“秋去冬来,新年一过春节眨眼就到。”语法:秋去冬来作状语、分句;指时光流逝。示例:金玉舟《赵匡胤》第40章:“不觉已到秋去冬来,已近岁尾。”
- 8 靡衣玉食
- 美衣美食。出处:宋·苏轼《六国论·论养士》:“靡衣玉食,以馆於上者,不可胜数。”语法:靡衣玉食作宾语、定语;指生活浪费。
- 9 民以食为本
- 民众以粮食为根本出处:明·无名氏《拔宅飞升》第一折:“常言道大富由天,小富由勤,民以食为本。”语法:民以食为本作宾语、定语;指粮食的重要性。
- 10 恶衣菲食
- 粗劣的衣食。形容生活俭朴。出处:《梁书·太祖张皇后等传序》:“高祖拨乱反正,深鉴奢逸,恶衣菲食,务先节俭。”语法:恶衣菲食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形容生活清苦。示例:恶衣菲食,以终其身。宋·苏轼《司马温公行状》
- 11 将信将疑
- 将:又;且。有些相信;又有些怀疑。形容对事物的看法处于犹豫不决的状态。出处:唐 李华《吊古战场文》:“其存其没,家莫闻之;人或有言,将信将疑。”语法:将信将疑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无法轻易相信的事情。示例:荣禄对他是持着戒心的,所以这番愤激之言,在将信将疑之间。(高阳《清宫外史》上册)
- 12 召之即来,挥之即去
- 召:召唤。挥:摆手。手一召就来,手一摆就去。形容非常听从指挥。出处:老舍《老舍自传》第六章第五节:“无关紧要的人物一律招之即来,挥之即去,毫不客气。”语法:召之即来,挥之即去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示例:我们保证召之即来,挥之即去,绝对服从指挥。
- 13 掐头去尾
- 指事物只剩下中间的一部分;或指没头没尾;看不清脉络。也指去掉没有用的或不重要的部分。出处:蒋子龙《拜年》:“一个月赶上俩节日,掐头去尾,一个月连半个月的活也干不上了!”语法:掐头去尾联合式;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事物有用部分。示例:他引用那篇文章时,掐头去尾,断章取义,影响很坏。
- 14 招之即来,挥之即去
- 挥:摆手。手一招就来,手一挥就去。形容非常听从指挥。指用人时非常随意出处:宋·苏轼《王仲仪真赞序》:“至于缓急之际,决大策,安大众,呼之则来,挥之则散者,唯世臣巨室为能。”语法:招之即来,挥之即去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