咬牙恨齿简介
咬牙恨齿的意思
解释:
见“咬牙切齿”。
出处:
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86回:“八戒闻言,咬牙恨齿,忍不住举起钯,把那坟冢,一顿筑倒。”
语法:
咬牙恨齿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极端仇视或痛恨。
咬牙恨齿的近反义词
- 近义词
- 咬牙切齿
成语造句
- 1.墨凌轩的眼里仿佛冒着两簇火苗,咬牙恨齿的说。
- 2.可是这话落入徐彬的耳中,刚躺下的身体陡然坐起,双眼喷火的瞪着萧辰这厮,咬牙恨齿道原来你早知道这事。
- 3.韩忧悠咬牙恨齿的说着顾辰,脸红得、真是的、看穿别揭穿嘛。
- 4.哪吒咬牙恨齿地连刺几枪并且使甩出了混天绫,火尖枪有如枪林弹雨,混天绫宛若灵蛇出洞。
- 5.廖长青咬牙恨齿说出这三个字,眼神充满了仇恨。
- 6.曹仁见张飞拦在面前,他才猛然醒悟过来,遂咬牙恨齿地道“晤晤晤!他竟然把主要军力安置在陷阱方向!我竞然……会中计了!”。
英语翻译
- 俄语:
зубовный скрежет
咬牙恨齿相关词语
- 1 嗔目切齿
- 嗔目:发怒时睁大眼睛。瞪大眼睛,咬紧牙齿。形容极端愤怒的样子。出处:丁中江《北洋军阀史话·段祺瑞马厂誓师》:“复辟之贻害清室也如彼,不利于国家也如此。内之不特非清室自动,而孀妃耆博,且不胜其疾首痛心。外之不特非群公劝进,而比户编氓,各不相谋,而嗔目切齿。”
- 2 吞声忍恨
- 指受了气勉强忍耐,有话不敢说出来。出处 元·杨显之《潇湘雨》第四折:“从今后忍气吞声,再不敢嚎啕痛哭。”。
- 3 犬牙相制
- 制:牵制。指地界连接,如犬牙交错,可以互相牵制。出处: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孝文本纪》:“高帝封王子弟,地犬牙相制,此所谓盘石之宗也,天下服其强。”语法:犬牙相制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领土等。示例:唐初府兵最盛,后变为藩镇,虽跋扈不臣,而犬牙相制,终藉其力。(明 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卷二十一)
- 4 咬音咂字
- 形容说话一字一板,郑重其事。出处:萧乾《栗子·皈依》:“‘所以你这臭丫头就没了魂似地跟了下去,对吗?’老妇人咬音咂字地说。”语法:咬音咂字作定语、状语;用于说话。
- 5 此恨绵绵
- 绵绵:延续不断的样子。这种遗恨缠绕心头,永远不能逝去。出处:唐·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“天长地久有时尽,此恨绵绵无绝期。”语法:此恨绵绵作主语、谓语;指怨恨。示例:当是时,孤灯一盏,举目无亲……此恨绵绵,曷其有极!(清 沈复《浮生六记》第三卷)
- 6 染须种齿
- 染须发,镶假牙。以之掩饰衰老。出处:宋·陆游《岁晚幽兴》诗:“卜冢治棺轮我快,染须种齿笑人痴。”语法:染须种齿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用于老年人。
- 7 謷牙诘屈
- 同“诘屈聱牙”。謷,通“聱”。诘屈:同“佶屈”,曲折,引申为不顺出处:语出唐 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周浩殷盘,佶屈聱牙。”语法:我今赠君亦无物,但有~村田诗。 ★元·戴元表《剡源集·寿陈贵白》
- 8 辅车唇齿
- 辅:嘴旁颊骨。车:牙床,即牙床骨。颊骨和牙床骨,嘴唇和牙齿。指相互依存的双方。出处:晋·孙楚《为石仲容与孙皓书》:“外失辅车唇齿之援,内有毛羽零落之渐。”语法:辅车唇齿作宾语、定语;指相互依存的双方。示例:郭沫若《中国古代社会研究》第三篇第二章:“拙著之《甲骨文字研究》与此自是辅车唇齿。”
- 9 齿剑如归
- 犹言视死如归。出处:《晋书·列女传论》:“比夫悬梁靡顾,齿剑如归,异日齐风,可以激扬千载矣。”语法:齿剑如归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
- 10 龂齿弹舌
- 龇牙咧嘴地咒骂。
- 11 衔恨蒙枉
- 衔:含着;蒙:蒙受。含着怨恨,蒙受冤枉出处:汉·孔僖《上书自讼》:“恐有司卒然见构,衔恨蒙枉,不得自叙,使后世论者,擅以陛下有所方比,宁可复使子孙追掩之乎!”语法:衔恨蒙枉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等。
- 12 犬牙鹰爪
- 喻善攫取的手段。出处:清·李渔《比目鱼·征利》:“我这生财妙手,从来会抓,岂仗你犬牙鹰爪,才能做家。”语法:犬牙鹰爪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口语。
- 13 皓齿明眸
- 皓:洁白;眸:眼珠;也指眼睛。指洁白的牙齿;明亮的眼睛。形容女子容貌美丽;亦喻指美女。出处:唐 杜甫《哀江头》诗:“明眸皓齿今安在,血污游魂归不得。”语法:皓齿明眸联合式;作定语;形容女子的美貌。示例:我的同事小张长得皓齿明眸。
- 14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
- 比喻经历一次挫折以后就变得胆小怕事。同 “一年被蛇咬,三年怕草索”。后被引申为就是一旦受过伤害就对类似的事物或事件十分惧怕。被蛇咬了一次,就再不敢碰草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