咬音咂字简介
咬音咂字的意思
解释:
形容说话一字一板,郑重其事。
出处:
萧乾《栗子·皈依》:“‘所以你这臭丫头就没了魂似地跟了下去,对吗?’老妇人咬音咂字地说。”
语法:
咬音咂字作定语、状语;用于说话。
咬音咂字相关词语
- 1 正声雅音
- 纯正优雅的音乐。出处:唐 皮日休《通玄子栖宾亭记》:“其正声雅音,笙师之吹竽,邠人之鼓籥,不能过也。”语法:正声雅音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
- 2 文从字顺
- 文句通顺、用词妥贴。从、顺:妥贴、通顺。出处:唐 韩愈《南阳樊绍述墓志铭》:“文从字顺各识职,有欲求之此其躅。”语法:文从字顺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。示例:这贾家呢,第二个儿子今年廿四岁,在家读书,人也长得清清秀秀的,笔下也还文从字顺。(清 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十五回)
- 3 五音六律
- 五音:指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五个音阶;六律:定乐器的标准。指古代音律。后也泛指音乐。出处:《尚书·益稷》:“予欲闻六律,五声,八音,在治忽;以出纳五言,汝听。”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不以六律,不能正五音。”语法:五音六律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音乐。示例:清·无名氏《说呼全传》第二回:“那些五音六律、南北九宫,箫管丝弦,无一不精。”
- 4 靡靡之音
- 靡靡:颓废萎靡。使人萎靡、颓唐的声音。形容颓废、萎靡或淫荡的音乐。出处:先秦 韩非《韩非子 十过》:“师旷曰:‘此师延之所作,与纣为靡靡之乐也。’”语法:靡靡之音偏正式;作主语、宾语;含贬义。示例:从此以后,以管弦的情绪代替了鼓的情绪,结果都是“靡靡之音”。(闻一多《时代的歌手》)
- 5 一口同音
- 犹言众口一词。出处: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十一回:“所以听得周三说了一句,大家就一口同音说,以义气为重。”语法:一口同音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说话等。示例:这时又围上许多战士,一口同音说:‘谁说不是?我们永远忘不了你。’杨朔《锦绣山河》上篇七
- 6 一字百炼
- 百炼:上百次的锤炼。 形容写作时在文字上反复推敲。出处:唐·皮日休《刘枣强碑》:“百锻为字,千炼成句。”
- 7 咬牙恨齿
- 见“咬牙切齿”。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86回:“八戒闻言,咬牙恨齿,忍不住举起钯,把那坟冢,一顿筑倒。”语法:咬牙恨齿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极端仇视或痛恨。
- 8 识文谈字
- 见“识文断字”。出处:明·无名氏《薛苞认母》第二折:“孩儿也,你是个识文谈字的人。”语法:识文谈字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
- 9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
- 比喻经历一次挫折以后就变得胆小怕事。同 “一年被蛇咬,三年怕草索”。后被引申为就是一旦受过伤害就对类似的事物或事件十分惧怕。被蛇咬了一次,就再不敢碰草索。
- 10 知书识字
- 指有文化修养出处:明·冯惟敏《朝天子·自遣》曲:“海翁,命穷,百不会,千无用。知书识字总成空。”语法:知书识字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用于书面语。示例:清·李渔《奈何天·计左》:“你是个知书识字的人,难道‘覆水难收’四个字也不知道吗?”
- 11 字斟句酌
- 一字一句都推敲、斟酌。形容说话、作文章严谨慎重。斟酌:考虑;推敲。出处:清 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一》:“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,宋儒积一生精力,字斟句酌,亦断非汉儒所及。”语法:字斟句酌联合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状语;含褒义。示例:他说话从不随随便便,而是字斟句酌。
- 12 八音迭奏
- 八音:古代对乐器的统称;迭:交互,轮流。八类乐器轮番演奏。表示器乐齐全,演奏场面盛大。出处:《晋书 乐志下》:“八音迭奏,雅乐并作。”语法:八音迭奏作宾语、定语;形容器乐齐全,演奏场面盛大。示例:清·许奉恩《里乘》第二卷:“江妃肃客升堂,肆筵设席,八音迭奏,主客尽欢。”
- 13 跫然足音
- 跫:脚步声。原指长期住在荒凉寂寞的地方,对别人的突然来访感到欣悦。后常比喻难得的来客。出处:《庄子·徐无鬼》:“夫逃虚空者,藜藋柱乎鼪鼬之径,踉位其空,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。”语法:跫然足音作宾语;比喻难得的东西。示例:忽闻空中有人言曰:“劳君枉驾,可谓跫然足音矣。”(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胡相公》)
- 14 八字打开
- 象“八”字那样,撇、捺向两边分开。原意是放着正路不走,却走歪门邪道。也形容门路很宽。出处:宋 朱熹《与刘子澄书》:“近日因看《大学》,见得此意甚分明。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,但人自不领会,却向外狂走耳。”语法:八字打开主谓式;作谓语;比喻简单明了。示例:这事已八字打开,请大家多提建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