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音迭奏简介
八音迭奏的意思
解释:
八音:古代对乐器的统称;迭:交互,轮流。八类乐器轮番演奏。表示器乐齐全,演奏场面盛大。
出处:
《晋书 乐志下》:“八音迭奏,雅乐并作。”
语法:
八音迭奏作宾语、定语;形容器乐齐全,演奏场面盛大。
示例:
清·许奉恩《里乘》第二卷:“江妃肃客升堂,肆筵设席,八音迭奏,主客尽欢。”
成语造句
- 1.八年抗战,一身戎装,八方站岗,一支钢枪,八荒之外,一生献上,八一到来,祝福送上:八音迭奏军号吹响,一首军歌分外响亮,祝八一建军节快乐!
- 2.八音迭奏杂仙韶,宫商响彻遏云霄。
- 3.此音和以律吕,文以五声,八音迭奏,玉振金声。
- 4.筵开之时,钟鼓仙乐声响,八音迭奏蔚为大观,众位仙官一同向西王母敬过贺寿酒,就开始饮酒纵乐,享受这难得的极盛大宴,全场一片祥和欢愉。
- 5.虾须之帘挂廊庑,八音迭奏杂仙韶,宫商响彻霭云霄,青头鲈姬拂瑶瑟,红眼马郎品玉箫,鳜婆顶献香樟脯,龙女头簪金凤翘。
- 6.又有谓大八音匣者,与衣厢等。触其机,八音迭奏,恍如有十数人弹唱焉。
八音迭奏相关词语
- 1 十五个吊桶打水,七上八落
- 落:下降。比喻心情不安出处: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24卷:“自实心里好像十五个吊桶打水,七上八落似的,身子好像墽盘上蚂蚁,一霎也站脚不住。”语法:十五个吊桶打水,七上八落作宾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口语。
- 2 百八真珠
- 念珠。因念珠每串一百零八颗,故称。 唐 贾岛 《赠圆上人》诗:“一雙童子澆紅藥,百八真珠貫綵繩。”
- 3 七足八手
- 见“七脚八手”。出处:沙汀《替身》:“这时候,那个可怜的盐客,已经在七足八手下打扮好了。”语法:七足八手作状语;形容人多手杂,动作纷乱。
- 4 四方八面
- 到处;各个方面。出处: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·怀岳禅师》:“忽遇四方八面来怎么生?”宋·杨万里《过百家渡四绝句》之二:“莫问早行奇绝处,四方八面野香来。”语法:四方八面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形容范围广。示例:多种族,如弟兄,四方八面自由风。郭沫若《新华颂》
- 5 八面莹澈
- 比喻精明练达,洞察一切。出处:清 昭槤《啸亭杂录 尹文端公》:“年三十馀即任封疆,遇事镜烛犀刻,八面莹澈。”语法:八面莹澈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;比喻为人很精明。示例:他是一个八面莹澈的人物
- 6 七窝八代
- 詈词。指全部眷属家族。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:“却只怕那水里有甚么眷族老小,七窝八代的都来,我就弄他不过。”语法:七窝八代作宾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集体。
- 7 七男八壻
- 同“七子八婿”。明 高明 《琵琶记·蔡公逼试》:“娘年老,八十餘,眼兒昏又聾着兩耳,又没個七男八壻,只有一個孩兒,要供他甘旨。”
- 8 德被八方
- 品德高尚,满布天下出处:明·郭勋《英烈传》第29回:“不可,不可!主公德被八方,名高天下,岂可称臣逆贼!”语法:德被八方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人。示例:周文王与周武王德被八方,才会取代殷纣的天下
- 9 四平八稳
- 原形容说话做事稳当。现多含有做事只求不出差错;缺乏积极创新精神的意思。出处: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4回:“戴宗、杨林看裴宣时,果然好表人物,生得面白肥胖,四平八稳,心中暗喜。”语法:四平八稳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补语;含贬义。示例:总而言之,现在倘再发那些四平八稳的“救救孩子”似的议论,连我自己听去,也觉得空空洞洞了。(鲁迅《而已集 答有恒先生》)
- 10 八面见线
- 出自天津方言。
- 11 咬音咂字
- 形容说话一字一板,郑重其事。出处:萧乾《栗子·皈依》:“‘所以你这臭丫头就没了魂似地跟了下去,对吗?’老妇人咬音咂字地说。”语法:咬音咂字作定语、状语;用于说话。
- 12 正声雅音
- 纯正优雅的音乐。出处:唐 皮日休《通玄子栖宾亭记》:“其正声雅音,笙师之吹竽,邠人之鼓籥,不能过也。”语法:正声雅音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
- 13 威风八面
- 形容神气十足,声势慑人。出处: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七章:“鄙人面奉御旨,办理‘七七’周年纪念——有人早就这样替我宣传出去了——应该是威风八面的事。”语法:威风八面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人很有气势。示例:王朔《动物凶猛》:“谁不仗义,而谁又在斗殴中威风八面,奋勇无敌。”
- 14 土八路
- 八路:八路军。指非正规军,引申为土气的人出处:马烽《吕梁英雄传》第51回:“汽车上的敌人,听见山坡上有人叫喊,一看是几个‘土八路’,跳下车来。”语法:土八路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口语。示例: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六卷第29章:“黄原这群‘土八路’几乎变成了一个日本来的贸易代表团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