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谋为本简介
以谋为本的意思
解释:
把计谋作为用兵的根本。
出处:
明·无名氏《投笔肤谈》:“本谋者,以谋为本也。”
以谋为本相关词语
- 1 原原本本
- 原原:探究原始;本本:追究根本。原指探究事物的本源。后指详细叙述事情的全部经过。出处:东汉 班固《汉书 叙传下》:“元元本本,数始于一。”语法:原原本本联合式;作定语、状语;含褒义。示例:茅盾《清明前后》第三幕:“她并没疯狂到不知人事,刚才在下边,她原原本本都告诉了我了。”
- 2 误石为宝
- 真假不辨
- 3 见义必为
- 谓看到正义的事情就去做。出处: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为政》:“见义不为,无勇也。”语法:见义必为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为人。示例: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21卷:“俺赵某一生见义必为,万夫不惧。”
- 4 各自为战
- 指各自独立行战出处: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项羽本纪》:“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,尽与韩信;睢阳以北至谷城,以与彭越;使各自为战,则楚易败也。”语法:各自为战主谓式;作谓语;指各自独立行战。示例:后来他们被敌人隔开,各自为战。(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二卷第二十六章)
- 5 转嗔为喜
- 由生气转为喜欢。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9回:“徐大军机一看,数目却比别的门生不同,因此方转嗔为喜,解释前嫌。”语法:转嗔为喜作谓语、定语;指改变情绪。示例:徐大军机一看,数目却比别的门生不同,因此方转嗔为喜,解释前嫌。(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二十九回)
- 6 扫榻以待
- 榻:床。把床打扫干净等待客人到来。对客人表示欢迎的意思。出处:清 张集馨《道咸宦海见闻录 朋僚函札 向荣来函》:“如阁下允为留营,弟当于营中扫榻以待。”语法:扫榻以待连动式;作谓语;表示热忱迎客。示例:章炳麟《致伯中书一》:“君以暇时能来相就,则扫榻以待也。”
- 7 歃血为誓
- 歃血:口含血。古代会盟者在嘴旁涂牲畜的血,表示诚意立誓出处: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67卷:“受金液,经投金人八两于东流水中,歃血为誓,乃告之。”语法:歃血为誓作谓语、定语;指结盟。示例:明·朱鼎《玉镜台记·新亭流涕》:“我自愿漆身吞炭,尝胆卧薪,同心协力期雪耻,须歃血为誓,歃血为誓。”
- 8 以弱为弱
- 本来弱小而愈显示出力量更小的样子,以麻痹对方,寻隙对敌方攻击。出处:明·无名氏《投笔肤谈·敌情》:“以强为强者,搏我也;以弱为弱者,误我也。”
- 9 以战去战,以杀去杀
- 用战争制止战争,用杀戮制止杀戮出处:战国·卫·商鞅《商君书·画策》:“以战去战,虽战可也;以杀去杀,虽杀可也。”语法:以战去战,以杀去杀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。
- 10 诗以言志
- 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志趣。亦作“诗言志”、“诗以道志”。出处:《尚书·舜典》:“诗言志,歌永言。”语法:诗以言志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示例:唐·王勃《游山庙序》:“诗以言志, 不以韵数裁焉。”
- 11 以石投卵
- 见“以碫投卵”。出处:《孙子·势篇》:“兵之所加,如以碫投卵者,虚实是也。《晋书·温峤传》:“今之进讨,若以石投卵耳。”语法:以石投卵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必胜。
- 12 本末源流
- 源:水源。流:从水源向下游流去的水。比喻事物的主次、始末、先后。出处:战国·赵·荀况《荀子·富国》:“十年之后,年谷复孰,而陈积有余。是无他故焉,知本末源流之谓也。”语法:本末源流作主语、宾语;指事物的渊源和结局。示例:宋·陈亮《与韩无咎尚书》:“本朝二百年之间,学问文章,政事术业,各有家法,其本末源流,班班可考。”
- 13 无言以对
- 完全没有理由来用语言反驳。示例:面对秦明的指责,自知理亏的王强无言以对。
- 14 啖以甘言
- 啖:引诱;甘:甜。用甜言蜜语去引诱人出处:宋·陈亮《酌古论·孙权》:“啖以甘言,效其珍物,有求则从,惟恐少拂其意。”语法:啖以甘言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