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车泣罪简介
下车泣罪的意思
解释:
旧时称君主对人民表示关切。
出处:
西汉 刘向《说苑 君道》:“禹出见罪人,下车问而泣之。”
语法:
下车泣罪连动式;作谓语;含褒义。
示例:
明·程登吉《幼学琼林》第四卷:“请公入瓮,周兴自作其孽;下车泣罪,夏禹深痛其民。”
成语故事
- 传说禹统治时期,禹乘车出外巡视,见到有犯人被押走过,禹下车问他犯了什么罪,对方说偷了人家的稻谷。禹听了流下眼泪。随从不解,禹说老百姓不能与他同心同德,做出损人利己的事来,是他的责任。命人刻“百姓有罪,在予一人”石
下车泣罪相关词语
- 1 手援天下
- 用手来援救天下。
- 2 谄上傲下
- 对上讨好,对下傲慢。出处:郭沫若《十批判书·孔墨的批判》:“所谓‘富贵在天’便是打破地上的权威,不走谄上傲下的路去求不义的富贵。”语法:谄上傲下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对上对下两面三刀。
- 3 弊车驽马
- 敝:破;驽马:劣马。破车劣马。比喻清廉俭朴出处:西汉·刘向《说苑·臣术》:“赖君之赐,得以寿三族及国,交游皆得生焉,臣得暖以饱食,弊车驽马,以奉其身。”语法:弊车驽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装备差。
- 4 辅车相将
- 见“辅车相依”。出处:清·叶方蔼《关陇平》诗:“面蜀肘凉,辅车相将。”语法:辅车相将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两者关系密切。
- 5 天下文宗
- 文宗:广受宗仰的文人。指受天下人敬仰的文人出处:《旧唐书·陈子昂传》:“初为《感遇诗》三十首,京兆司功王适见而惊曰‘此子必为天下文宗矣!’由是知名。”语法:天下文宗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文人等。
- 6 丰上削下
- 见“ 丰上鋭下 ”。
- 7 行下春风望夏雨
- 行:从事;望:希望。比喻因有所施而望有所报出处:元·白仁甫《墙头马上》第四折:“也是行下春风望夏雨;待要做眷属,枉坏了少俊前程,辱没了你裴家上祖。”语法:行下春风望夏雨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。
- 8 罪人不帑
- 孥:妻与子女的统称。谓治罪止于本人,不累及妻和子女。同“罪人不孥”。
- 9 驷马高车
- 驷马:一车所驾的四匹马。套着四匹马的高盖车。旧时形容有权势的人出行时的阔绰场面。也形容显达富贵。出处:东汉 班固《汉书 于定国传》:“少高大闾门,令容驷马高盖车。”语法:驷马高车偏正式;作宾语、定语;形容显达富贵。示例:改家门做的个五花诰夫人,驷马高车锦绣裀。(元 关汉卿《金线池》第一折)
- 10 动天地,泣鬼神
- 动:感动;泣:低声哭。使天地鬼神受到感动。形容事迹或作品十分感人出处:清·汪琬《烈妇周氏墓表》:“然则匹妇虽微,及其精诚所激,往往动天地,泣鬼神,何可忽也?”语法:动天地,泣鬼神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感人的事迹等。示例:邹韬奋《抗战以来·震动寰宇的民族战士》:“虽至全体殉职,也不肯退后一步,这种作战精神,真是可以动天地,泣鬼神!”
- 11 罪大弥天
- 形容极大的罪恶
- 12 不知者不罪
- 罪:责备,怪罪。因事先不知道而有所冒犯,就不加怪罪。出处: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六十三回:“起凤道:‘牛兄何不早通姓名,使小弟多多得罪。勿怪,勿怪。’牛通道:‘不知者不罪。’”语法:不知者不罪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口语。示例:起凤道:“牛兄何不早通姓名,使小弟多多得罪。勿怪,勿怪。牛信道:“不知者不罪。(清 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六十三回)
- 13 安车蒲轮
- 让被征请者坐在安车上,并用蒲叶包着车轮,以便行驶时车身更为安稳。表示皇帝对贤能者的优待。出处:东汉 班固《汉书 武帝纪》:“遣使者安车蒲轮,束帛加壁,征鲁申公。”语法:安车蒲轮作谓语、定语;指对贤能者的优待。示例:申公待聘,安车蒲轮。(明 张岱《寿周霞城八十》)
- 14 誉塞天下
- 誉:声誉。好名声遍天下都知道出处:五代·王定保《唐摭言·知己》:“当此时,梁君誉塞天下,属词求进之士,奉文章走梁君门下者,盖无虚日。”语法:誉塞天下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