协心戮力简介
协心戮力的意思
解释:
思想一致,并同努力。
出处:
《新唐书·韦陟传》:“若不斋盟质信,以示四方,知吾等协心戮力,则无以成功。”
语法:
协心戮力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共同努力。
示例:
宋·周密《齐东野语·嘉定宝玺》:“我辈当念祖父沦亡之痛,协心戮力,仰扣庙堂。”
协心戮力的近反义词
- 近义词
- 协心同力
英语翻译
- 英语:
rally about <be of a mind>
协心戮力相关词语
- 1 竹柏异心
- 比喻志向不合或表象不同。出处:《楚辞 东方朔〈七谏 初放〉》:“孰知其不合兮,若竹柏之异心。”王逸注:“竹心空,屈原自喻志通达也;柏心实,以喻君暗塞也。言己性达道德,而君闭塞,其志不合,若竹柏之异心也。”语法:竹柏异心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。示例:张衡通赡,蔡邕精雅,文史彬彬,隔世相望,是则竹柏异心而同贞,金玉殊质而皆宝也。南朝 梁 刘勰《文心雕龙 才略》
- 2 守时力民
- 守时:顺时行事;力民:使人民尽力。指顺应时势采取能使人民尽力的措施。出处:《荀子·富国》:“守时力民,进事长功,和齐百姓,使人不偷,是将率之事也。”
- 3 心潮澎湃
- 心里像浪潮翻腾。形容心情十分激动;不能平静。澎湃:波浪互相撞击。出处:臧克家《得识郭老五十年》:“字里行间,有一种高亢的声音在呼喊,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在撼人,有一种呼风唤雨的革命精神和雄壮气魄使得你心潮澎湃,激动不已。”语法:心潮澎湃主谓式;作谓语;含褒义。示例:这特大喜讯怎能不让我们心潮澎湃,热血沸腾。
- 4 万箭穿心
- 犹万箭攒心。形容万分伤痛。出处:《野叟曝言》第七回:“[璇姑]再听到哥子末后一段说话,真如万箭穿心,竟放声大哭起来。”语法:万箭穿心作宾语;指痛心。示例:余秋雨《文化敏感带》:“一时真如芒刺在背,万箭穿心,恨不得在座位底下挖个洞,一头钻下去。”
- 5 包藏奸心
- 犹言包藏祸心。出处:三国 魏曹操《让县自明本志令》:“刘表自以为宗室外,~,乍前乍却,以观世事。”语法:包藏奸心作谓语、宾语;形容外表不露声色暗中害人。
- 6 吐心吐胆
- 同“吐肝露胆”。出处:宋·朱熹《答刘季章书》:“日用之间,应事接物,直是判断得直截分明,而推以及人,吐心吐胆,亦只如此,更无回互。”语法:吐心吐胆作定语、状语;用于比喻句。
- 7 大快人心
- 快:痛快。指坏人或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;或坏事得以取缔;人们心理非常痛快。也作“人心大快”。出处:《明史 余懋学传》:“如潘季驯之斥,大快人心,而犹累牍连章,为之申雪,是为欺罔。”语法:大快人心动宾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表达群众的感情。示例:“老江,你看多么大快人心呀!”说到这里,她喘了一口气,发觉自己太兴奋了。(杨沫《青春之歌》第二部第三十九章)
- 8 民心不壹
- 人民的心意不一致。出处:《左传 昭公七年》:“六物不同,民心不壹,事序不类,官职不则,同始异终,胡可常也?”示例:永与陛下系出同宗,乃独僭称尊号,煽动华夷,惑民视听……今若不先加除灭,恐民心不壹,后患方长,怎得谓不足深忧!蔡东藩《两晋演义》第七十五回
- 9 心中有数
- 比喻了解实际情况;心里有底。出处:冯德英《迎春花》第八章:“春玲要同儒春谈一次,摸摸他的底,心中有数,为她去和老山东交锋做准备。”语法:心中有数主谓式;作谓语、宾语;含褒义。示例:这事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办成功
- 10 鹰心雁爪
- 比喻心灵手快。出处:元·李文蔚《燕青博鱼》第四折:“你待要使用金银,打通关节,救拔囚牢,则俺燕青呵!须不是鹰心雁爪,早跳出虎穴狼巢。”语法:鹰心雁爪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。
- 11 心烦意燥
- 心思烦乱,不知怎样才好出处:《卜居》
- 12 法力无边
- 法力:佛教中指佛法的力量;后泛指神奇超人的力量。佛法的力量没有边际。比喻力量极大而不可估量。出处:明·无名氏《八仙过海》第三折:“小圣我法力无边,通天达地,指山山崩,指水水跑。”语法:法力无边作宾语、定语;比喻力量极大。示例:我不相信什么法力无边的说法
- 13 不遗馀力
- 指毫无保留地使出全部力量。出处:《战国策 赵策三》:“秦不遗馀力矣,必且破赵军。”
- 14 心头鹿撞
- 见“心头撞鹿”。出处:《负曝闲谈》第九回:“不要说是看见了和尚头才担心事,就是看见了天生的禿子,也觉得心头小鹿撞个不住。”语法:心头鹿撞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。示例:这托名李双双的文弱少年果然是吕四娘!唐晓澜又喜又惊,心头鹿撞,跳个不停!梁羽生《江湖三女侠》第八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