夕惕朝干简介
夕惕朝干的意思
解释:
指终日勤谨慎,不敢懈怠。
出处:
《易 干》:“君子终日干干,夕惕若厉,无咎。”
夕惕朝干相关词语
- 1 朝不及夕
- 形容情况危急。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 襄公十六年》:“敝邑之急,朝不及夕。”语法:朝不及夕主谓式;作谓语;指生活极端贫困。示例:蔡东藩《明史演义》第一回:“虽遇着几多施主,究竟仰食他人,朝不及夕。”
- 2 日干夕惕
- 干干,自强不息貌;惕,小心谨慎。“日干夕惕”形容自早至晚勤奋谨慎,不敢懈怠。语出《易·干》:“君子终日干干,夕惕若厉,无咎。”
- 3 朝不虑夕
- 早晨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。形容形势危急,难以预料。出处:晋 李密《陈情事表》:“刘日薄西山,气息奄奄,人命危浅,朝不虑夕。”语法:朝不虑夕主谓式;作谓语;形容形势危急或境况窘迫。示例:这位老人病势垂危,已经气息奄奄,朝不虑夕。
- 4 夏虫朝菌
- 意为夏虫活不到冬天,菌类朝生暮死。比喻极短的生命。出处:语出《庄子 秋水》:“夏虫不可以语于冰。”又《逍遥游》:“朝菌不知晦朔。”语法:夏虫朝菌作宾语、定语;多用于比喻句。示例:谛而念之,亦无以笑彼夏虫朝菌也。晋葛洪《抱朴子·勤求》
- 5 干城之将
- 干城:盾牌和城墙,比喻捍卫者。指保卫国家的大将。出处:《诗经·周南·兔罝》:“纠纠武夫,公侯干城。”《孔丛子·居卫》:“今君处战国之世,选爪牙之士,而以二卵焉弃干城之将,此不可使闻于邻国者也。”语法:干城之将作宾语;指保卫国家的将士。示例:清·吴璿《飞龙全传》第53回:“舍山后杨业干城之将,视为等闲而不用。”
- 6 偎干就湿
- 形容母亲抚育幼儿之辛苦。谓幼儿溺床,母亲宁可以身就湿,使小儿卧处常干。出处:元·无名氏《冻苏秦》第二折:“且休说怀耽十月,只从小偎干就湿,几口气抬举他偌大,便恰似燕子衔食。”语法:偎干就湿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多用于母亲。示例:说不的,成日反你耽心儿来看。《金瓶梅词话》第五九回
- 7 朝客高流
- 旧指职位高而声执势显赫的人物出处:《扬州梦》
- 8 一朝千里
- 犹一日千里。出处:唐·曹唐《病马五首呈郑校书章三吴十五先辈》诗之三:“一朝千里心犹在,争肯潜忘秣饲恩。”语法:一朝千里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
- 9 朝来暮去
- 朝:早晨;暮:傍晚。黄昏过去清晨来临。形容时光流逝出处:元·马致远《青衫泪》楔子:“妾身裴兴奴,自从与白侍郎相伴,朝来暮去,又早半年光景。”语法:朝来暮去作状语、分句;用于时间流逝。
- 10 危如朝露
- 危险得象清早的露水,太阳一出就会消失。比喻处境极危险。出处: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:“君之危若朝露,尚将延年益寿乎。”语法:危如朝露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处境极危险。示例:蔡东藩《五代史演义》第30回:“陛下前在晋阳,兵不过五千人,为唐兵十余万所攻,危如朝露。”
- 11 朝耕暮耘
- 耘:锄草。早上耕种晚上锄草。形容非常勤劳出处:明·陶宗仪《辍耕录·检田吏》:“初卖衣买得犁与锄,朝耕暮耘受辛苦,还要私债输官租。”语法:朝耕暮耘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农事。
- 12 朝奏暮召
- 指早晨上书帝王,晚上就被召见。形容被朝廷任用之速。出处:语出《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》:“扞主父偃呴资用乏,留久,诸公宾客多厌之,乃上书阙下。朝奏,暮召入见。所言九事,其八事为律令,一事谏伐匈奴。”语法:朝奏暮召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爱惜人才。示例:公孙大廷之对,相如词赋之材,主父、严、徐之雄辩,少孺、曼倩之诙谐,或朝奏而暮召,或徒步而鼎台。元·陈植《金马门赋》
- 13 暮鼓朝钟
- 见“暮鼓晨钟”。出处:宋·苏轼《书双竹湛师房》:“暮鼓朝钟自击撞,闭门孤枕对残釭。”语法:暮鼓朝钟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使人警觉醒悟的话。
- 14 夕阳西下
- 指傍晚落日的景象。也比喻人迟暮之年或事物走向衰落。出处:元·马致远《天净沙·秋思》:“夕阳西下,断肠人在天涯。”语法:夕阳西下作宾语、定语;指黄昏。示例:夕阳西下路途行,越岭经峰十里余。柳亚子《琵琶湖·杂诗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