暮鼓朝钟简介
暮鼓朝钟的意思
解释:
见“暮鼓晨钟”。
出处:
宋·苏轼《书双竹湛师房》:“暮鼓朝钟自击撞,闭门孤枕对残釭。”
语法:
暮鼓朝钟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使人警觉醒悟的话。
暮鼓朝钟的近反义词
- 近义词
- 暮鼓晨钟
英语翻译
- 英语:
the matin bells and vesper drums
暮鼓朝钟相关词语
- 1 夕惕朝干
- 指终日勤谨慎,不敢懈怠。出处:《易 干》:“君子终日干干,夕惕若厉,无咎。”
- 2 朝不及夕
- 形容情况危急。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 襄公十六年》:“敝邑之急,朝不及夕。”语法:朝不及夕主谓式;作谓语;指生活极端贫困。示例:蔡东藩《明史演义》第一回:“虽遇着几多施主,究竟仰食他人,朝不及夕。”
- 3 朝不虑夕
- 早晨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。形容形势危急,难以预料。出处:晋 李密《陈情事表》:“刘日薄西山,气息奄奄,人命危浅,朝不虑夕。”语法:朝不虑夕主谓式;作谓语;形容形势危急或境况窘迫。示例:这位老人病势垂危,已经气息奄奄,朝不虑夕。
- 4 夏虫朝菌
- 意为夏虫活不到冬天,菌类朝生暮死。比喻极短的生命。出处:语出《庄子 秋水》:“夏虫不可以语于冰。”又《逍遥游》:“朝菌不知晦朔。”语法:夏虫朝菌作宾语、定语;多用于比喻句。示例:谛而念之,亦无以笑彼夏虫朝菌也。晋葛洪《抱朴子·勤求》
- 5 鼓噪而进
- 鼓噪:擂鼓和呐喊。擂鼓呐喊,大张声势地向前冲去出处: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哀公十七年》:“越子为左右句举,使夜或左或右,鼓噪而进。”语法:鼓噪而进作谓语;用于战争等。示例:蔡东藩《五代史演义》第六回:“即麾动锐骑,鼓噪而进。”
- 6 铜山西崩,洛钟东应
- 比喻重大事件彼此相互影响。出处: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:“铜山西崩,灵钟应应。”语法:铜山西崩,洛钟东应作宾语、分句;比喻同类事物互相感应。示例:此义易明,铜山西崩,洛钟东应,不以远而阴也。(清 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》卷十三)
- 7 暮景桑榆
- 夕阳斜照在桑树和榆树顶端,一派黄昏景象。比喻晚年的时光。桑榆,古人以为是日所入处。出处:三国 魏 曹植《赠白马王彪》诗:“年在桑榆间,影响不能追。”南朝 梁 萧统《文选 刘铄〈拟古二首〉》:“愿垂薄暮景,照妾桑榆时。”语法:暮景桑榆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。示例:人都道暮景桑榆,合有些峥嵘气象。可正是乐极生悲,今日个泰来否往。元·宫大用《范张鸡黍》第四折
- 8 密锣紧鼓
- 锣声紧,鼓点密。戏曲开台前的一阵节奏急促的锣鼓。比喻为配合某人的上台或某事的推行而制造的气氛、声势。出处:陈残云《山谷风烟》第18章:“如今村子上在密锣紧鼓地查什么阴谋,你走路也得当心呵,要带眼识人。”语法:密锣紧鼓联合式;作宾语、定语;戏剧开台前的一阵节奏急促的锣鼓。示例:高阳《胡雪岩全传·平步青云》中册:“同时湖州的团练,正在密锣紧鼓地编练。”
- 9 烽鼓不息
- 烽鼓:烽火与战鼓;息:停止。比喻战乱不止。出处:南朝·梁·沈约《齐故安陆昭王碑》:“晋宋迄今,有切民患;烽鼓相望,岁时不息。”语法:烽鼓不息作谓语、宾语;指战乱不止。
- 10 击钟陈鼎
- 钟:古代乐器;鼎:古代炊器。击钟列鼎而食。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。出处:《史记 货殖列传》:“洒削,薄技也,而郅氏鼎食。马医浅方,张里击钟。”语法:击钟陈鼎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生活。示例:击钟陈鼎者,喷水爽人口也。唐 崔尚《唐天台山新桐柏观之颂序》
- 11 朝客高流
- 旧指职位高而声执势显赫的人物出处:《扬州梦》
- 12 一朝千里
- 犹一日千里。出处:唐·曹唐《病马五首呈郑校书章三吴十五先辈》诗之三:“一朝千里心犹在,争肯潜忘秣饲恩。”语法:一朝千里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
- 13 掉舌鼓唇
- 炫耀口才,夸夸其谈。出处: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79回:“妆女的呈娇献媚,令人消魂;耍丑的掉舌鼓唇,令人捧腹。”语法:掉舌鼓唇作谓语;指夸夸其谈。示例:妆女的呈娇献媚,令人消魂;耍丑的掉舌鼓唇,令人捧腹。(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七十九回)
- 14 暮云亲舍
- 亲:父母,亲人;舍:居所。比喻客居他乡,思念亲人出处:明·康海《王兰卿》第二折:“他那里眼巴巴望不见暮云亲舍,想人生最苦离别,他可也官差不自由。”语法:暮云亲舍作主语、定语;指思念亲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