著作等身简介
著作等身的意思
解释:
著作跟身材一样高(等:相等)。形容著作十分丰富。
出处:
清 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一》:“自是以外,虽著述等身,声华盖代,总听其自贮名山,不得入此门一步焉,先圣之志也。”
语法:
著作等身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。
示例:
会上陈列了他多年来的全部著作,那时他已是著作等身了。(曹禺《我们尊敬的老舍先生》)
成语造句
- 1.王先生到知命之年时,已经是著作等身的学者了。
- 2.他著作等身,其各类手稿文本也多具有一定的书法价值。
- 3.父亲像他这个年纪,早已是著作等身的大学者了。
- 4.他一生著作等身,宏论盖世,为人谦逊,治学严谨。
- 5.他们俩一个天生丽质,温柔贤慧;一个才高八斗,著作等身,夫妻真是天作之合,家庭幸福美满。
- 6.晚清湖州的这些藏书家的著述都在其藏书之后,因醉心藏书而潜心学问,最后成为著作等身的学者。
成语故事
- 宋朝时期,从小有神童之称的贾黄中15岁高中进士,他父亲对他要求很严,规定每天要读一定数量的书籍,办法是将要读的文章篇幅展开,用它来量黄中的身高。身高多少就得读完多长的文章。黄中的记忆力相当惊人,居然读完就可背诵
著作等身相关词语
- 1 等闲人物
- 等闲:寻常,一般。无足轻重的寻常人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61回:“操还营自思:‘孙权非等闲人物……’于是有退兵之意。”语法:等闲人物作宾语;指一般人。示例:他不是等闲人物
- 2 认奴作郞
- 形容昏馈糊涂。出处: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十五:“若不颠倒,因什么认奴作郎。”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卷四:“礼拜一任礼拜,不得认奴作郎。”
- 3 终身大事
- 终:从开始到末了。关系到一辈子的大事情;多指男女婚嫁而言。出处: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二卷:“一时间凭着两局赌赛,偶尔亏输,便要认起真来,草草送了终身大事,岂不可羞!这事断然不可!”语法:终身大事偏正式;作谓语、定语;多指婚姻。示例:但终身大事 ,一生至一死,非同儿戏。(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六十五回)
- 4 为非作歹
- 做种种坏事。为:做;歹:指坏事。出处:元 尚仲贤《柳毅传书》第二折:“我且拿起来,只一口将他吞于腹中,看道可还有本事为非作歹哩。”语法:为非作歹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。示例:我说的是好话,不过叫你心里留神,并没叫你去为非作歹。(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五十七回)
- 5 朋比作奸
- 见“朋比为奸”。出处: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二回:“且君为臣之标率,君不向道,臣下将化之,而朋比作奸,天下事尚忍言哉?”语法:朋比作奸作谓语、定语;指狼狈为奸。示例:《明史·温纯传》:“南京给事中陈嘉训等极论二人阴有所恃,朋比作奸,当亟斥之,而听纯归,以全大臣之体。”
- 6 当家作主
- 作了家庭的主人。比喻对于分内的事务挑重担;尽心负责。也比喻人民有权力;有义务参加治理国家大事。出处:沙汀《风浪》:“申大嫂可以说是全家真正当家作主的人,申大哥也事事听她安排。”语法:当家作主联合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处于主人翁地位。示例:他在单位是当家作主的人物。
- 7 作法自毙
- 毙:倒下;死去。自己立法;却使自己受害。比喻自作自受。出处: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商君列传》:“商君亡至关下,欲舍客舍。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,曰:‘商君之法,舍人无验者坐之。’商君喟然叹曰:‘嗟乎!为法之敝,一至此哉!’”语法:作法自毙连动式;作谓语、宾语;含贬义。示例:怎奈此时官场中人,十居其九是吃烟的,那一个肯建这个政策作法自毙呢?(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十三回)
- 8 故态复作
- 指旧的习气或毛病等又出现了。同“故态复萌”。出处: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八大王》:“今老将就木,潦倒不能横飞,故态复作,我自不懈耳。”语法:故态复作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指坏的东西。
- 9 愤不顾身
- 奋勇直前,不顾自身安危。出处:宋·乐史《绿珠传》:“盖一婢子,不知书,而能感主恩,愤不顾身,其志烈懔懔,诚足使后人仰慕歌咏也。”语法:愤不顾身作谓语、状语;指人不惜生命。示例:清军自得汉阳,湖南人士均愤不顾身,颇有灭此朝食之慨。郭孝成《湖南光复纪事》
- 10 杀身之祸
- 自身性命遭杀害的大祸。出处: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57回:“那知轻举妄动,却有杀身之祸!”语法:杀身之祸作宾语;指危险的灾祸。示例:高阳《胡雪岩全传·红顶商人》:“怕搜到了这封信,大事不成,反惹来杀身之祸。”
- 11 自作解人
- 指不明真意而乱发议论的人。出处: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:“非但能言人不可得,正索解人亦不得。”语法:自作解人作谓语;指乱发议论。
- 12 一日为师,终身为父
- 对教过自己一天的老师,要一辈子当做父亲那样尊重他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31回:“你这个泼怪,岂知一日为师,终身为父,父子无隔宿之仇!”语法:一日为师,终身为父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;用于书面语。
- 13 一身三手
- 一个人身上长三只手。比喻虽多无用。出处:汉·焦延寿《易林·睽之节》:“一身三手,无益于辅。两足共节,不能克敏。”
- 14 忧国忘身
- 忧:忧虑。一心忧虑国事,忘了自身安危出处:《晋书·淮南忠壮王允传》:“故淮南王允忠考笃诚,忧国忘身,讨乱奋发,几于克捷。”语法:忧国忘身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。示例:《明史·于谦传》:“至性过人,忧国忘身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