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得违误简介
不得违误的意思
解释:
公文用语,不得违反命令,耽误公事
示例:
军情紧急,现派你们出发侦察,三小时后必须回来,不得违误。
成语造句
- 1.军情紧急,现派你们出发侦察,三小时后必须回来,不得违误。
- 2.同时派人四处张挂榜文,遍告诸将,不得违误。
- 3.董将军,闯王有令,命火炮再前进一百步,火铳手前进两百步,不得违误。
- 4.这条谕令不但是我道门要遵守,就是魔门也不得违误。
- 5.当时规定,考生答卷用墨笔书写,书写手、对读官用红笔书写,考试官阅卷用青笔,不得违误,造成混乱。
- 6.着该督分电各营,如有电报不到之处,即发急递飞达,如期停战撤兵,不得违误,致生他变。
不得违误相关词语
- 1 多一事不如省一事
- 指不管闲事,事情越少越好。同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”。出处:《红楼梦》第四五回:“你说的也是,多一事不如省一事。”语法:多一事不如省一事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;指不想管事。示例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九回:“他生平最怕与洋人交涉,忽然发了一个多一事不如省一事的念头,立刻就打电报叫陶子尧停办机器,要回银子。”
- 2 不知天高地厚
- 不了解事物的复杂性,形容狂妄无知出处: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4回:“如今年过知非,想起幼年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话来,真觉愧悔。”语法:不知天高地厚动宾式;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狂妄无知。示例:如今年过知非,想起幼年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话来,真觉后悔。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十四回
- 3 不便之处
- 指不方便的地方出处:清·韩邦庆《海上花列传》第54回:“阿珠要自己去劝,毕竟有好些不便之处,亦不敢上楼。”语法:不便之处作主语、宾语;用于口语。示例:由此带来的不便之处,敬请谅解
- 4 一夫得道,九族升天
- 比喻一个人做了官,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沾光出处: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续集》第九回:“我听说一夫得道,九祖升天,那有个九族升天之说吗?”语法:一夫得道,九族升天作宾语、分句;用于人事关系。
- 5 不惮强御
- 惮:畏惧;强御:有权势的人。刚正无私,不怕有势力的人出处:《梁书·孔体源传》:“当官理务,不惮强御,常以天下为己任,高祖浑委信之。”语法:不惮强御作谓语、定语;指人刚正。
- 6 不毁之制
- 毁:毁坏;制:制度。不可破坏的制度。指经久不变的制度出处: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武宣卞皇后纪》:“而未著不毁之制,惧论报德之义,万世或阙焉。”语法:不毁之制作主语、宾语;指制度。
- 7 志趣不凡
- 不凡:不寻常,不平凡。志向很不平常。形容超凡出处:《晋书·阮修传》:“梁国张伟,志趣不常,自隐于屠钓。”语法:志趣不凡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为人。
- 8 恭敬不如从命
- 客套话。多用在对方对自己客气,虽不敢当,但不好违命。出处:宋 赞宁《笋谱 杂说》:“姑闻而后悔,倍怜新妇。故又谚曰:恭敬不如从命,受训莫如从顺。”语法:恭敬不如从命复句式;作分句;作客套话。示例:姑奶奶,既老爷这等吩咐,恭敬不如从命,毕竟侍候坐下好说话。(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四回)
- 9 不以为意
- 不把它放在心上。表示对人、对事抱轻视态度。出处:北魏 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 秦太上君寺》:“临淄官徒有在京邑,闻怀砖慕势,咸共耻之,唯崔孝忠一人不以为意。”语法:不以为意动宾式;作谓语;形容不在意。示例:管亥望见救军来到,亲自引兵迎敌;因见玄德兵少,不以为意。(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十一回)
- 10 戏法人人会变,各有巧妙不同
- 比喻为人做事像变戏法一样,各有各的巧妙之处出处:鲁迅《现代史》:“俗话说,‘戏法人人会变,各有巧妙不同。’其实是许多年间,总是这一套,也总有人看。”语法:戏法人人会变,各有巧妙不同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;用于处事。
- 11 才不半古功已倍之
- 才;有不此:古人;功:功业。才能不及古人的一半,而所立功业已多古人一倍。形容人得时遇势,易建功业。出处: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故事半古之人,功必倍之。”
- 12 一蹴而得
- 见“一蹴而就”。出处:茅盾《路》十二:“现在,他们认为胜利不能一蹴而得,必须用持久战。”语法:一蹴而得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一下子就成功。示例:做事情不可能都是一蹴而得的
- 13 不屑置辩
- 屑:认为值得;置辩:辩论,申辩。认为不值得分辩出处:鲁迅《孔乙己》:“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,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。”语法:不屑置辩作谓语、定语;指不愿辩解。示例:我对此事都不屑置辩
- 14 后手不接
- 指平时不注意留有余地,日后则接应不上,无法继续维持。亦作“后手不上”。出处: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67回:“这两个光棍,他揽的人家债多了,只怕往后后手不接。”语法:后手不接作谓语、宾语;指接济不上。示例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62回:“我虽不管事,心里每常闲了,替他们一算,出的多,进的少。如今若不省俭,必致后手不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