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手不接简介
后手不接的意思
解释:
指平时不注意留有余地,日后则接应不上,无法继续维持。亦作“后手不上”。
出处:
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67回:“这两个光棍,他揽的人家债多了,只怕往后后手不接。”
语法:
后手不接作谓语、宾语;指接济不上。
示例:
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62回:“我虽不管事,心里每常闲了,替他们一算,出的多,进的少。如今若不省俭,必致后手不接。”
后手不接的近反义词
- 反义词
- 绰绰有余
英语翻译
- 英语:
can't maintain
后手不接相关词语
- 1 先斩后奏
- 斩:杀头;奏:臣子向皇帝陈述或请示报告事情。原指臣子先把人处决了;然后再报告帝王。现比喻未经请示就先做了某事;造成既成事实;然后再向上级报告。出处:《新五代史 梁臣传 朱珍》:“珍偏将张仁遇白珍曰:‘军中有犯令者,请先斩而后白。’”语法:先斩后奏连动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办事。示例:圣人命俺巡抚江南,敕赐势剑金牌,体察奸蠹,理枉分冤,先斩后奏。(元 无名氏《冯玉兰》第三折)
- 2 束手缚脚
- 见“束手束脚”。出处:清·张南庄《何典》第八回:“冒失鬼一昧粗心浮气,目中无人,到处以强为胜,一遇鬼谷先生,早已束手缚脚,有力无用处。”语法:束手缚脚作谓语、定语;比喻做事过分小心,不敢放手。
- 3 不屑置辩
- 屑:认为值得;置辩:辩论,申辩。认为不值得分辩出处:鲁迅《孔乙己》:“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,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。”语法:不屑置辩作谓语、定语;指不愿辩解。示例:我对此事都不屑置辩
- 4 不得违误
- 公文用语,不得违反命令,耽误公事示例:军情紧急,现派你们出发侦察,三小时后必须回来,不得违误。
- 5 多一事不如省一事
- 指不管闲事,事情越少越好。同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”。出处:《红楼梦》第四五回:“你说的也是,多一事不如省一事。”语法:多一事不如省一事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;指不想管事。示例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九回:“他生平最怕与洋人交涉,忽然发了一个多一事不如省一事的念头,立刻就打电报叫陶子尧停办机器,要回银子。”
- 6 不知天高地厚
- 不了解事物的复杂性,形容狂妄无知出处: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4回:“如今年过知非,想起幼年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话来,真觉愧悔。”语法:不知天高地厚动宾式;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狂妄无知。示例:如今年过知非,想起幼年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话来,真觉后悔。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十四回
- 7 不便之处
- 指不方便的地方出处:清·韩邦庆《海上花列传》第54回:“阿珠要自己去劝,毕竟有好些不便之处,亦不敢上楼。”语法:不便之处作主语、宾语;用于口语。示例:由此带来的不便之处,敬请谅解
- 8 不惮强御
- 惮:畏惧;强御:有权势的人。刚正无私,不怕有势力的人出处:《梁书·孔体源传》:“当官理务,不惮强御,常以天下为己任,高祖浑委信之。”语法:不惮强御作谓语、定语;指人刚正。
- 9 后顾之虞
- 顾:回视;后顾:回过头照顾;虞:臆度,料想。指来自后方或家里的忧患出处:《清史稿·常青传》:“大营距府城未远,势相犄角,无后顾之虞。”语法:后顾之虞作宾语;指后方的忧患。
- 10 不毁之制
- 毁:毁坏;制:制度。不可破坏的制度。指经久不变的制度出处: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武宣卞皇后纪》:“而未著不毁之制,惧论报德之义,万世或阙焉。”语法:不毁之制作主语、宾语;指制度。
- 11 志趣不凡
- 不凡:不寻常,不平凡。志向很不平常。形容超凡出处:《晋书·阮修传》:“梁国张伟,志趣不常,自隐于屠钓。”语法:志趣不凡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为人。
- 12 恭敬不如从命
- 客套话。多用在对方对自己客气,虽不敢当,但不好违命。出处:宋 赞宁《笋谱 杂说》:“姑闻而后悔,倍怜新妇。故又谚曰:恭敬不如从命,受训莫如从顺。”语法:恭敬不如从命复句式;作分句;作客套话。示例:姑奶奶,既老爷这等吩咐,恭敬不如从命,毕竟侍候坐下好说话。(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四回)
- 13 不遑枚举
- 犹不胜枚举。出处:梁启超《噶苏士传》第四节:“凡一切开民智增公益之事,无不尽力,设民会以通声气,立高等学校以养人材……凡兹文明之事业,不遑枚举。”语法:不遑枚举作谓语、补语;用于列举的场合。
- 14 情不自禁
- 禁:抑制。感情激动;无法抑制自己。出处:南朝 梁 刘遵《七夕穿针》诗:“步月如有意,情来不自禁。”语法:情不自禁主谓式;作谓语、状语;用于描写人的感情。示例:她又情不自禁地放声哭了。(沙汀《一个秋天晚上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