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世之仇简介
九世之仇的意思
解释:
九世:九代,形容历时久远。指久远的深仇。
出处:
《公羊传 庄公四年》:“九世犹可以复仇乎?虽百世可也。”
语法:
九世之仇作宾语;指久远的深仇。
示例:
九世之仇,百年之德,至于今而始报之子孙,即报者亦不知其所以。(章炳麟《菌说》)
九世之仇的近反义词
- 近义词
- 不共戴天
- 反义词
成语造句
- 1.夫春秋大九世之仇,小雅重宗邦之义,况以神明华胄,匍匐犬羊之下,盗憎主人,横逆交逼,此诚不可一朝居也。
- 2.汉武帝到说“白登之围”乃九世之仇。
- 3.女鬼一双九世之仇的眼睛地瞪着他们。
- 4.岳家与金人是世仇,按《春秋》之义,九世之仇、甚至百世之仇,也是可以报复的。
- 5.只是告诉他,君子可复九世之仇。
- 6.现在他们蛮触蜗争,正是咱们的好机会,正宜乘时大举,雪两朝之愤,复九世之仇。
成语故事
- 春秋时期,诸侯齐国国王齐哀公因为诸侯国纪国国王纪侯向周朝天子进谗言,被周天子处死。齐国的后代国君一直牢记这个仇恨,直到哀公后代的第9位君主齐襄公出兵攻打纪国,并消灭纪国,报了这个九世之仇
九世之仇相关词语
- 1 生桑之梦
- 梦见桑树从井中长出。比喻死期将至出处:晋·陈寿《益都耆旧传》:“何祗梦桑生井中。赵真占曰:‘桑非井中之物,桑字四十八,君寿恐不过此。’祗年四十八而卒。”语法:生桑之梦作宾语;指征兆。示例:宋·王铚《王公四六话》:“元之自黄移蕲州,临终作遗表曰:岂期游岱之魂,遂协生桑之梦。”
- 2 謇谔之风
- 謇谔:正直敢言。正直敢言的作风出处:《晋书·裴秀传》:“骞素无謇谔之风,然与帝语傲。”语法:謇谔之风作主语、宾语;指敢直言的风气。
- 3 世态炎凉
- 凉:冷淡。指旧社会一些人在别人得势时百般奉承;别人失势时就十分冷淡。出处:宋 文天祥《杜架阁》:“世态炎凉甚,交情贵贱分。”语法:世态炎凉主谓式;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贬义。示例:(1)自从家道中落,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。(2)他失势之后,尝尽了世态炎凉的滋味。
- 4 一丘之貉
- 丘:土山。貉:一种像狐狸的野兽。一个土山里的貉。比喻彼此同类;没有什么差别。出处:东汉 班固《汉书 杨恽传》:“古与今,如一丘之貉。”语法:一丘之貉偏正式;作宾语;含贬义。示例:否塞晦盲,真若一丘之貉。(严复《救亡决论》)
- 5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
- 分辨是非得失的能力人人都是有
- 6 一箭之地
- 一箭的射程。比喻不很远的距离。出处:元 无名氏《博望烧屯》:“放我一箭之地,埋锅造饭去。”语法:一箭之地偏正式;作主语、宾语;比喻不很远的距离。示例:他的射击技术,只能达到一箭之地。
- 7 投杼之惑
- 投杼:抛下织布的梭子;惑:疑心。比喻没有事实依据的谣言所造成的疑虑出处:《梁书·侯景传》:“当是不逞之人,曲为口端之说,遂怀市虎之疑,乃致投杼之惑耳。”语法:投杼之惑作宾语;指谣言。
- 8 百乘之家
- 指古代士大夫之家出处:《礼记·大学》
- 9 熊罴之士
- 比喻勇士。出处:《尚书·康王之诰》:“则亦有熊罴之士,不二心之臣。”语法:熊罴之士作主语、宾语;用于书面语。示例:刘斯奋《白门柳·夕阳芳草》第十章:“此次拥‘熊罴之士’,旌旗西指,定能一鼓破贼。”
- 10 不经之谈
- 经:通常的道理;法则等;谈:话。指荒唐的没有根据的言论。出处:晋 羊祜《诫子书》:“无传无经之谈,无听毁誉之语。”语法:不经之谈偏正式;作主语、宾语;含贬义,形容言论无根据。示例:云安县西有小汤溪,土俗云:此溪龙与云安溪龙为亲,此乃不经之谈也。(宋 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卷四)
- 11 九死不悔
- 九:表示极多。纵然死很多回也不后悔。形容意志坚定,不认经历多少危险,也决不动摇退缩。出处:战国 楚 屈原《离骚》:“亦余心之所善兮,虽九死其犹未悔。”语法:九死不悔作谓语、宾语;形容意志坚定。示例:忠臣挟忠,则扶颠持危,九死不悔,志士侠义,则临难自奋,之死靡他。(明 李贽《焚书 杂述 昆仑奴》)
- 12 两可之言
- 两可:可彼可此,态度暧昧。不肯明确表示自己态度的言论和意见。出处:《资治通鉴·唐纪·宪宗元和四年》:“苟求便身,率为依阿两可之言。”
- 13 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
- 谓他乡虽好,不宜久居;亦谓眼下虽然顺心,却非长久之计。 《京本通俗小说·错斩崔宁》:“只管做这没天理的勾当,终须不是个好结果。却不道是 梁园 虽好,不是久恋之家。不若改行从善,做个小小经纪,也得过养身活命。”《古今小说·宋四公大闹禁魂张》:“ 宋四公 思量道:‘ 梁园 虽好,不是久恋之家。’连更彻夜,走归 郑州 去。”亦作“ 梁园虽好,不是久住之乡 ”。《花城》1981年第6期:“可是, 梁园 虽好,不是久住之乡。我不能不回去。”参见“ 梁苑 ”。
- 14 斗筲之役
- 指报酬极少的劳役。出处:《后汉书·郭太传》:“大丈夫焉能处斗筲之役乎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