倒持戈矛简介
倒持戈矛的意思
解释:
犹言倒持泰阿。戈、矛,皆兵器。
出处:
《新唐书·陆贽传》:“舍此不务而反为所乘,斯谓倒持戈矛,以鳟授寇者也。”
语法:
倒持戈矛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。
倒持戈矛的近反义词
- 近义词
- 倒持干戈
倒持戈矛相关词语
- 1 鬻矛誉盾
- 鬻:卖;誉:赞美。自相矛盾,不能两立出处:战国·韩·韩非《韩非子·难一》:“楚人有鬻盾与矛者,誉之曰:‘吾盾之坚,物莫能陷也。’又誉其矛曰:‘吾矛之利,于物无不陷也。’或曰:‘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?’其人弗能应语法:鬻矛誉盾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。示例:南朝·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定势》:“是楚人鬻矛誉盾,两难得而俱售也。”
- 2 倒戢干戈
- 见“倒载干戈”。出处:汉·荀悦《汉纪·高祖纪二》:“偃革为轩,倒戢干戈,示不复用兵。”语法:倒戢干戈作谓语;指停止作战。示例:倒戢干戈,苞以兽皮。《晋书·华谭传》
- 3 澜倒波随
- 比喻言行无标准出处:明 宋濂《序》:“第近年以来,传者失真,澜倒波随,所趣日下。”语法:澜倒波随作谓语、宾语;指随波逐流。示例:当今学者澜倒波随,一惟卑陋之归,伯清能尊朱子之学而扶导之,岂非朱子之孝子乎。《序》
- 4 倒屣而迎
- 倒:逆;屣:鞋。倒穿着鞋急忙迎客。形容热情待客出处:宋·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第五卷:“一日,曹往谒之,李倒屣而迎。”语法:倒屣而迎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热情欢迎宾客。示例:我倒为他起了个早,倒屣而迎,真不上算。 清·姬文《市声》第三十三回
- 5 倒打一耙
- 比喻犯了错误或干了坏事不承认;反咬对方一口。出处: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:“我输了理可不输气,输了气也不输嘴。且翻打他一耙,倒问他!”语法:倒打一耙偏正式;作谓语;含贬义。示例:看来,他们上上下下都串通好了,而且要倒打一耙。
- 6 把酒持螯
- 手持蟹螯饮酒。古人视为人生一大乐事。出处:语出《晋书 毕卓传》:“卓尝谓人曰:‘得酒满数百斛船,四时甘味置两头,右手持酒杯,左手持蟹螯,拍浮酒船中,便足了一生矣。’”语法:把酒持螯作宾语、定语;指饮酒作乐。示例:把酒持螯,问今日、不知何夕。傅尃《满江红·八月五日联句》词
- 7 以一持万
- 持:把握。形容抓住关键,可以控制全局。出处:先秦 荀况《荀子 儒效》:“法先王,统礼义,一制度,以浅持博,以古持今,以一持万。”语法:以一持万偏正式;作谓语;同提纲挈领。
- 8 随风倒舵
- 犹言看风使舵。出处:宋·陆游《醉歌》:“相风使帆第一筹,随风倒舵更何忧。”语法:随风倒舵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见机行事。示例:则你这媒人一个个,啜人口似蜜钵,都只是随风倒舵,索媒钱嫌少争多。元·王晔《桃花女》第二折
- 9 潦倒粗疏
- 潦倒:颓丧,不得意形容颓丧,放任散漫。
- 10 持刀弄棒
- 持:拿;棒:木棍。形容喜欢习武出处: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88回:“小女自幼亦喜持刀弄棒。”语法:持刀弄棒作谓语、宾语;指习武。
- 11 持斋把素
- 把:遵守。斋:斋戒。谓信佛者遵守吃素,坚持戒律。出处:明 无名氏《锁白猿》第三折:“俺也曾看经念佛,俺也曾持斋把素。”语法:持斋把素联合式;作谓语;指遵守吃素的习惯和坚持戒律。示例:俺也曾看经念佛,俺也曾持斋把素。(明 无名氏《锁白猿》第三折)
- 12 倒三颠四
- 形容言行无条理或神智不清,精神恍惚。出处: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八十六回:“你信我奶奶~的,小大姐扶持你老人家一场,瞒上不瞒下,你老人家拿出箱子来,拣上色的与他两套。”语法:倒三颠四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人说话或做事。示例:他是一个倒三颠四的人
- 13 入室操戈
- 操:拿;戈:古代象矛的武器。到他的屋里去,拿起他的武器攻击他。比喻引用对方的论点反驳对方。出处: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郑玄传》:“康成入吾室,操吾戈以伐我乎!”语法:入室操戈偏正式;作谓语;比喻引用对方的论点反驳他。示例:他口若悬河,入室操戈,一下就把对方驳得哑口无言。
- 14 抛戈弃甲
- 丢掉武器,扔掉铠甲。形容军队被打得狼狈逃窜的情形。出处:清 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53回:“部下听得,一齐抛戈弃甲跪倒。”语法:抛戈弃甲联合式;作谓语;形容在战场上打了败仗。示例: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53回:“部下听得,一齐抛戈弃甲跪倒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