鬻矛誉盾简介
鬻矛誉盾的意思
解释:
鬻:卖;誉:赞美。自相矛盾,不能两立
出处:
战国·韩·韩非《韩非子·难一》:“楚人有鬻盾与矛者,誉之曰:‘吾盾之坚,物莫能陷也。’又誉其矛曰:‘吾矛之利,于物无不陷也。’或曰:‘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?’其人弗能应
语法:
鬻矛誉盾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。
示例:
南朝·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定势》:“是楚人鬻矛誉盾,两难得而俱售也。”
鬻矛誉盾的近反义词
- 近义词
- 自相矛盾
成语故事
- 战国时期,韩非子曾讲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,见人推销他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矛,没有穿不透的东西;一会又向人推销他的盾是世界上最坚硬的盾,没有什么东西能戳穿它。人群中有人问他用他的矛戳他的盾,他只好落荒而逃
鬻矛誉盾相关词语
- 1 沽名钓誉
- 用种种不正当的手段极力谋取好名誉。沽:买;钓:喻用手段取得。出处:金 张建《高陵县张公去思碑》:“非若沽名钓誉之徒,内有所不足,急于人闻,而专苛察督责。”语法:沽名钓誉联合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贬义。示例:有一种人,不干实事,专会沽名钓誉。
- 2 誉过其实
- 誉:声誉,声名。名声超过了其人的实际情况出处:《晋书·王羲之传》:“此数子者,皆誉过其实。”语法:誉过其实作谓语、定语;指名实不符。
- 3 卖狱鬻官
- 狱:讼事;鬻:卖。收受贿赂,出卖官职爵位,徇私枉法出处:《北史·魏咸阳王坦传》:“虽禄厚位尊,贪求滋甚,卖狱鬻官,不知纪极。”语法:卖狱鬻官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用于官场等。示例:《北齐书·后主纪论》:“卖狱鬻官,溪壑难满。”
- 4 乡曲之誉
- 乡曲:乡里。同乡的称誉出处:汉·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仆少负不羁之行,长无乡曲之誉。”语法:乡曲之誉作宾语;用于书面语。示例:《晋书·诸葛长民传》:“有文武干用,然不持行检,无乡曲之誉。”
- 5 浮名虚誉
- 浮名:虚有的名声;虚誉:不实在的称誉。虚有的名声和不实在的称誉。出处:明·桑绍良《独乐园》第三折:“欷歔,白发垂户老更癯,空有些浮名虚誉,不能够补衮衮朝班,则落的抱瓮村居。”语法:浮名虚誉作宾语;指虚名。示例:郁达夫《钓台的春昼》:“倘使我若能在这样的地方结屋读书,以养天年,那还要什么的高官厚禄,还要什么的浮名虚誉哩?”
- 6 过情之誉
- 过情:超出实情。 指超出实际,名不副实的的赞美。出处:明·沈德符《万历野获编·谀墓》:“从来志状之属,尽出其家子孙所创草稿,立言者随而润色之,不免过情之誉。”
- 7 面誉背非
- 见“面誉背毁”。出处:《宋史·范杲传》:“杲性虚诞,与人交,好面誉背非。”语法:面誉背非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处事为人。
- 8 诽誉在俗
- 诽:指诽谤;誉:赞扬;俗:风气、习惯。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。后来引申指风气、习惯的作用非常大。出处: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齐俗训》:“故趋舍同,诽誉在俗;意行钧,穷达在时。”语法:诽誉在俗作谓语、宾语;指习惯的作用非常大。
- 9 矫情干誉
- 故违常情,以求美誉。出处: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四:“其余凡贪官、污吏……及矫情干誉、欺世盗名种种之人,无不随业得报,一一不爽。”语法:矫情干誉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示例:既不是惹祸招非,难道是矫情干誉?明 无名氏《鸣凤记 鹤楼赴义》
- 10 卖爵鬻子
- 鬻:卖。因生活所迫,出卖爵位和子女出处:汉·贾谊《新书·无蓄》:“岁恶不入,卖爵鬻子,既或闻耳矣。”语法:卖爵鬻子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生活。
- 11 不虞之誉
- 虞:料想;誉:称赞。没有意料到的赞扬。出处:战国 邹 孟轲《孟子 离娄上》:“有不虞之誉,有求全之毁。”语法:不虞之誉偏正式;作宾语;表示没想到的赞誉。示例:但是,“不虞之誉”,也和“不虞之毁”一样地无聊。(鲁迅《三闲集我和(语丝)的始终》)
- 12 妙龄驰誉
- 妙龄:青少年时期;驰誉:驰名。年少时就名声远扬出处:宋·苏轼《苏潜圣挽词》:“妙龄驰誉百夫雄,晚节忘怀大隐中。”语法:妙龄驰誉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夸奖人。
- 13 交口赞誉
- 交:一齐,同时。异口同声地称赞。出处:唐 韩愈《柳志厚墓志铭》:“诸公要人,争欲令出我们下,交口荐誉之。”语法:交口赞誉作谓语、定语;指异口同声地称赞。示例:每布一政,群下交口赞誉,令乃欢。(明 刘元卿《应谐录 悦谀》)
- 14 倒持戈矛
- 犹言倒持泰阿。戈、矛,皆兵器。出处:《新唐书·陆贽传》:“舍此不务而反为所乘,斯谓倒持戈矛,以鳟授寇者也。”语法:倒持戈矛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。
大家在问
鬻 字的笔顺写法
鬻 字的笔顺怎么写
1、在汉语字典中“ 鬻 ”字共有22画,笔顺写法是:横折 横 竖折折钩 点 撇 横 竖 撇 点 横折 横 竖折折钩 横 竖 横折 横 竖 横折钩 点 撇
2、鬻的笔顺写法图解:
3、动画演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