丢魂丢魄简介
丢魂丢魄的意思
解释:
见“丢魂失魄”。
出处:
马烽、西戎《吕梁英雄传》第十九回:“有一个狼扑上来,爪子搭在了他的身上,正吓得他丢魂丢魄的时候,山上过来一群锄地的,才把狼赶走。”
语法:
丢魂丢魄作状语、定语;指人慌乱。
示例:
她已经被你吓得丢魂丢魄了
丢魂丢魄的近反义词
- 近义词
- 丢魂失魄
丢魂丢魄相关词语
- 1 争猫丢牛
- 比喻贪小失大。出处: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70回:“真正是争得猫儿丢了牛。”语法:争猫丢牛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因小失大。
- 2 亡魂丧胆
- 形容惊慌恐惧到极点。出处:明 无名氏《破天阵》:“杀匈奴亡魂丧胆,保家邦万载咸宁。”语法:亡魂丧胆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。示例:清·无名氏《说唐》第47回:“我亏了定阳王封我为先锋,日抢三关,夜劫八寨,杀得唐家亡魂丧胆。”
- 3 魂飞魄散
- 魂:灵魂;魄:是指所谓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。指魂飞了;魄也散了。形容极度惊恐。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》:“心之精爽,是谓魂魄;魂魄去之,何以能久?”语法:魂飞魄散联合式;作谓语、补语;含贬义。示例:猛然间一个人从身后冒冒失失的按住,也不出声,二人唬得魂飞魄散。(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十五回)
- 4 丢三拉四
- 见“丢三落四”。出处:刘白羽《一个温暖的雪夜》:“老是这样死活不顾,老是这样丢三拉四,这毛病什么时候能改改!”语法:丢三拉四作宾语、定语;指粗心。示例:请尽快改变丢三拉四的毛病
- 5 丢丢秀秀
- 形容身躯细小,脚步轻盈。
- 6 丢卒保车
- 本是象棋术语。后比喻丢掉次要的,保住主要的。出处:京剧《龙江颂》第一场:“为了堵江救旱,我们是会损失一些,这照我们下棋的说法,就叫做‘丢卒保车’。”语法:丢卒保车联合式;作谓语;含褒义。示例:熊召政《张居正》第一卷第十回:“先生也只能隔岸观火,丢卒保车了。”
- 7 野鬼孤魂
- 比喻没有依靠,处境艰难的人语法:野鬼孤魂作宾语、定语;指孤立的人。示例:别人才不会理睬你这个野鬼孤魂呢
- 8 阴魂不散
- 比喻坏人、坏事虽已清除,但不良的影响还在起作用。出处:李晓明《平原枪声》:“我一合眼就看见周大贵,大概是他阴魂不散,咱们要替他……”语法:阴魂不散作谓语、定语;指坏人。示例:林斤澜《禁》:“看看封建王朝去后,封建的东西不但阴魂不散,反倒有变本加厉的时候,这本书更加难得了。”
- 9 魂飘魄散
- 同“魂飞魄散”。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三十八回:“娘娘见说,魂飘魄散,急下亭抱起,紧搂在怀。”语法:魂飘魄散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害怕。示例:两个儿子虽然性恶,但赵阴阳四十多年前就预测到他们的作孽,也顿时胆颤心惊,魂飘魄散。贾平凹《妊娠》第二章二
- 10 亡魂失魄
- 魂、魄: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,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。形容惊慌忧虑、心神不定、行动失常的样子。出处:元·无名氏《看钱奴》第二折:“饿的我肚里饥失魂丧魄,冻的我身上冷无颜落色。”语法:亡魂失魄作定语、状语;指惊慌失措。示例:孔子好象受了当头一棒,亡魂失魄的坐着,恰如一段呆木头。(鲁迅《故事新编 出关》)
- 11 魂销魄散
- 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。形容惊恐万分,极端害怕。同“魂飞魄散”。出处:清·李百川《绿野仙踪》第二十六回:“众官一见,俱皆魂销魄散,目荡神移。”
- 12 丢下耙儿弄扫帚
- 放下这样,又做那样。比喻事情总做不完。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47回:“上上下下,那不是他操心?你一个媳妇,虽然帮着,也是天天‘丢下耙儿弄扫帚’。”语法:丢下耙儿弄扫帚作谓语、定语;比喻事情总做不完。示例:上上下下,那不是他操心?你一个媳妇,虽然帮着,也是天天“丢下耙儿弄扫帚”。(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四十七回)
- 13 惊魂动魄
- 形容十分恐惧出处:清 陈确《示儿帖》:“《易》曰:‘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……罪大而不可解。’每读《易》至此,未尝不惊魂动魄,心胆堕地也。”语法:惊魂动魄作谓语、定语;指恐惧。示例:清·李百川《绿野仙踪》第72回:“众妖妇久知冷于冰名姓,听了这三个字,无不惊魂动魄。”
- 14 丢心落肠
- 放心语法:丢心落肠作谓语;用于口语、方言。示例:得到这个好消息,我就丢心落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