魂销魄散简介
魂销魄散的意思
解释:
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。形容惊恐万分,极端害怕。同“魂飞魄散”。
出处:
清·李百川《绿野仙踪》第二十六回:“众官一见,俱皆魂销魄散,目荡神移。”
魂销魄散相关词语
- 1 惊魂动魄
- 形容十分恐惧出处:清 陈确《示儿帖》:“《易》曰:‘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……罪大而不可解。’每读《易》至此,未尝不惊魂动魄,心胆堕地也。”语法:惊魂动魄作谓语、定语;指恐惧。示例:清·李百川《绿野仙踪》第72回:“众妖妇久知冷于冰名姓,听了这三个字,无不惊魂动魄。”
- 2 玉碎香销
- 喻女子的死。出处:清·湘灵子《轩亭冤》第七出:“喜今朝玉碎香销,魂游天国路迢迢,此去何须悲悼。”语法:玉碎香销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比喻句。
- 3 一盘散沙
- 一盘黏合不到一起的沙子。比喻力量分散;没有组织起来。出处:清 梁启超《十种德性相反相成论》:“然终不免一盘散沙之诮者,则以无合群之德故也。”语法:一盘散沙偏正式;作谓语、宾语;指散乱。示例:一盘散沙的军队是打不了胜仗的。
- 4 仰手接飞猱,俯身散马蹄
- 接:迎面射;猱:猿类;马蹄:一种箭靶的名称。扬起手射中飞猿,俯下身射破箭靶。形容技艺高超出处:三国·魏·曹植《白马篇》:“仰手接飞猱,俯身散马蹄。狡捷过猿猴,勇剽若豹螭。”语法:仰手接飞猱,俯身散马蹄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示例:吴伯箫《记一辆纺车》:“那种感情,是凯旋的骑士对战马的感情,是‘仰手接飞猱,俯身散马蹄’的射手对良弓的感情。”
- 5 云屯鸟散
- 如云聚集,如鸟飞散。形容众多的人忽聚忽散。出处:《后汉书·南匈奴传论》:“雠衅既深,互伺便隙,控弦抗戈,觇望风尘,云屯鸟散,更相驰突。”语法:云屯鸟散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
- 6 魂不著体
- 形容极端惊恐或在某种事物诱惑下失去常态。同“魂不附体”。出处:《宣和遗事》前集:“师师闻道,吓得魂不著体。”语法:魂不著体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恐惧等。
- 7 余霞散绮
- 清·洪升《长生殿·定情》:“堪赏,圆月摇金,余霞散绮,五云多处易昏黄。”亦常用来评论文章结尾有不尽之意。详见“余霞成绮”。出处:清·洪昇《长生殿·定情》:“堪赏,圆月摇金,余霞散绮,五云多处易昏黄。”语法:余霞散绮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景物描写。
- 8 电流星散
- 比喻迅速消散。出处:清·沈起凤《谐铎·獭祭》:“鹯曰:‘君善捕鱼,我善捕雀,而雀之见我者,往往晓音骇翼,电流星散,以至十不获一。’”语法:电流星散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速度快等。
- 9 瓦解星散
- 像瓦片破裂,像星星飞散。比喻家人离散,各奔东西。亦作“瓦解星飞”。出处:宋·司马光《义勇第五札子》:“殊不知彼皆队舞聚戏之类,若闻胡寇之来,则瓦解星散不知所之矣。”语法:瓦解星散作谓语、宾语;指人心涣散。
- 10 雨收云散
- 比喻某种现象已经消失。出处:宋·陆游《水龙吟·春日游摩诃池》词:“惆怅年华暗换。黯销魂、雨收云散。”语法:雨收云散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示例:刚待雨收云散后,凶徒恶党又依然。元·无名氏《碧桃花》第三折
- 11 散言碎语
- 犹言闲言碎语。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80回:“今被他一篇散言碎语带去,却又不是劳而无功?”语法:散言碎语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闲言碎语。示例:我向来不喜欢他的散言碎语
- 12 盛筵必散
- 比喻无论怎样美好的事物,终必消散。出处: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十三回:“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,一时的欢乐,万不可忘了那‘盛筵必散’的俗语。”语法:盛筵必散作宾语、定语;多用于比喻句。示例:少年欢乐事,鸾笙凤管,曲能宵分。怪盛筵必散,青鬓难存。清 王嗣槐《满庭芳》词
- 13 亡魂失魄
- 魂、魄: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,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。形容惊慌忧虑、心神不定、行动失常的样子。出处:元·无名氏《看钱奴》第二折:“饿的我肚里饥失魂丧魄,冻的我身上冷无颜落色。”语法:亡魂失魄作定语、状语;指惊慌失措。示例:孔子好象受了当头一棒,亡魂失魄的坐着,恰如一段呆木头。(鲁迅《故事新编 出关》)
- 14 魂飘魄散
- 同“魂飞魄散”。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三十八回:“娘娘见说,魂飘魄散,急下亭抱起,紧搂在怀。”语法:魂飘魄散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害怕。示例:两个儿子虽然性恶,但赵阴阳四十多年前就预测到他们的作孽,也顿时胆颤心惊,魂飘魄散。贾平凹《妊娠》第二章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