沽名钓誉简介
沽名钓誉的意思
解释:
用种种不正当的手段极力谋取好名誉。沽:买;钓:喻用手段取得。
出处:
金 张建《高陵县张公去思碑》:“非若沽名钓誉之徒,内有所不足,急于人闻,而专苛察督责。”
语法:
沽名钓誉联合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贬义。
示例:
有一种人,不干实事,专会沽名钓誉。
成语造句
- 1.有个所谓的大款,到处沽名钓誉,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。
- 2.许多公众人物把热心公益,当成沽名钓誉的终南捷径。
- 3.成功之道无近途,唯尽心做事,而不可稍存沽名钓誉之心。
- 4.这个自称哲学家的人名不见经传,不过是沽名钓誉之徒罢了!
- 5.这个人一直不肯踏踏实实工作,而靠投机钻营沽名钓誉,所以人们都很讨厌他。
- 6.许多所谓慈善家的行为,只不过为了沽名钓誉,而不是动了恻隐之心。
英语翻译
- 英语:
fish for fame and reputation
- 日语:
名誉(めいよ)をむさぼる,売名(ばいめい)
- 俄语:
добивáться популярности и слáвы всéми прáвдами и непрáвдами
- 其他:
<德>Namen und Ruhm durch Betrug erlangen <Ehre einheimsen><法>rechercher les louanges <pêcher des louanges et des renoms>
沽名钓誉相关词语
- 1 名实相符
- 名声或名称和实际一致。出处:三国 曹操《与王修书》:“君澡身澡德,流声本州,忠能成绩,为世美谈,名实相符,过人甚远。”语法:名实相符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。示例:海口市是一个名实相符的花园城市。
- 2 蝇名蜗利
- 苍蝇头般微名,蜗牛角样的小利。比喻微不足道的名利。出处:明 陈汝元《金莲记 郊遇》:“看这些蝇名蜗利,心肠热凭谁淘洗。”语法:蝇名蜗利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。
- 3 砥厉名号
- 见“砥砺名号”。出处:《史记·鲁仲连邹阳列传》:“臣闻盛饰入朝者,不以利污义;砥厉名号者,不以欲行。”语法:砥厉名号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处世。
- 4 誉过其实
- 誉:声誉,声名。名声超过了其人的实际情况出处:《晋书·王羲之传》:“此数子者,皆誉过其实。”语法:誉过其实作谓语、定语;指名实不符。
- 5 怀安败名
- 怀安:贪图安逸。贪图安逸会败坏自己的名声出处: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怀与安,实败名。”语法:怀安败名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劝诫人。示例:汉·王符《潜夫论·徐录》:“积微伤行,怀安败名。”
- 6 利惹名牵
- 亦作“利绾名牵”。谓为名利所诱惑羁绊。出处:元·张歌《湘妃怨·乐闲》曲:“想当年,利惹名牵。”语法:利惹名牵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
- 7 声名鹊起
- 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。出处:清李斗《扬州画舫录·新城北录下》:﹝朱文元﹞先在徐班,以年未五十,故无所表见,至洪班则声名鹊起,班中人称为戏忠臣。语法:声名鹊起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示例:高阳《胡雪岩全传·平步青云》中册:“鹤龄兄春风得意,声名鹊起,贺客必多,都归我招呼。”
- 8 名副其实
- 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。出处:清 陈康祺《郎潜纪闻》第六卷:“身后赠谥曰‘恭’曰‘毅’,洵名副其实矣。”语法:名副其实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。示例:而况教育能不能名副其实,还是个不能便下断语的问题。(叶圣陶《桥上》)
- 9 身显名扬
- 身世显赫,声名远扬。出处:元·施惠《幽闺记·推就红丝》:“兄弟,所喜者志得意满,身显名扬;所悲者家园荡废,恐瑟凄凉。”语法:身显名扬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示例:明·沈璟《义侠记·振旅》:“几年间逆天啸聚,甚时身显名扬。”
- 10 声名在外
- 指人出名后,名声在外流传,为众人所知。
- 11 身名俱泰
- 名誉、地位都安稳。形容生活舒泰。出处: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汰哆》:“士当令身名俱泰,何至以翁牖语人。”语法:身名俱泰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生活等。示例: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88回:“则上下猜疑尽释,谗口无可置喙,身名俱泰,爵位永保,岂不善哉!”
- 12 乡曲之誉
- 乡曲:乡里。同乡的称誉出处:汉·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仆少负不羁之行,长无乡曲之誉。”语法:乡曲之誉作宾语;用于书面语。示例:《晋书·诸葛长民传》:“有文武干用,然不持行检,无乡曲之誉。”
- 13 名满天下
- 天下闻名。形容名声极大。出处:先秦 管仲《管子 白心》:“名满于天下,不若其已也。”语法:名满天下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。示例:执事名满天下,而位不过五品,其容色温然而不怒,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。(宋 苏轼《上梅直讲书》)
- 14 名正理顺
- 谓名义正当,合乎道理。出处:唐·颜真卿《请复七圣谥号状》:“高祖谥太武,用汉制;太宗谥曰文,行周道也。名正理顺,垂之无穷。”语法:名正理顺作谓语、定语、补语;用于说话。示例:宋·赵彦卫《云麓漫钞》第三卷:“三酒之名,以酌有事者,取赐酒则别为一名,庶几名正理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