拯危济困简介
拯危济困的意思
解释:
济:拯救。扶持、救济有危难和困苦的人
语法:
拯危济困作谓语、定语;指救济有危难和困苦的人。
示例:
他立志成为一个拯危济困的人
拯危济困的近反义词
- 近义词
- 扶危济困
拯危济困相关词语
- 1 治乱扶危
- 治:治理。治理乱世,扶持危局语法:治乱扶危作谓语、定语;指扭转危局。示例:他才是治乱扶危的合适人选
- 2 存亡危急之秋
- 指生存、灭亡、危险、紧急的关键时刻出处:毛泽东《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》:“在存亡危急之秋,更不应计较过去的一切,而当与全国国民彻底更始,力谋团结,以保国家之生命与生存。”语法:存亡危急之秋作宾语;指关键时刻。
- 3 济窍飘风
- 语出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飘风则大和,厉风济则众窍为虚。”谓大风止则所有的窍孔都空寂无声。后比喻毫无影响与作用的事物。出处:语出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飘风则大和,厉风济则众窍为虚。”语法:济窍飘风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示例:此奚翅当士子出身之日,先教以赫赫王言,实等诸济窍飘风,不关人事,又何怪他日者,身为官吏,刑在前而不栗,议在后而不惊。严复《救亡决论》
- 4 临危履冰
- 临:面临;履:踩,踏。面临危境,走在冰上。比喻处境艰危,应时时戒惧谨慎出处: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90卷:“故圣人当言而惧,发言而忧,常如临危履冰,以大居小,以富居贫。”语法:临危履冰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。
- 5 困心衡虑
- 心意困苦,思虑阻塞。表示费尽心力,经过艰苦的思考。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告子下》:“困于心,衡于虑,而后作。”语法:困心衡虑联合式;作谓语;表示费尽心力。示例:张平《抉择》:“杨诚依然沉浸在一种困心衡虑的思考和沉重之中。”
- 6 公私兼济
- 既照顾到公家的利益,也照顾到私人的利益。出处:唐·白居易《白氏长庆集·判》:“况今征税有常,公私兼济。”
- 7 拱木不生危
- 拱木:两臂合围那样粗的树木;危:危险的地方。 大的树森林不生长在高而危险的地方。比喻忠臣没生在的危难的时期。出处:《国语·晋语八》:“直不辅曲,明不规暗,拱木不生危,桦柏不生埤。”
- 8 鹤困鸡羣
- 比喻才能出众的人沦落于平庸之辈当中。出处:清·李渔《闲情偶寄·演习·教白》:“苟得其人,必破优伶之格以待之,不则鹤困鸡群,与侪众无异。”语法:鹤困鸡群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。
- 9 持危扶颠
- 扶持危困的局面。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季氏》:“危而不持,颠而不扶。”语法:持危扶颠联合式;作谓语;指扶持危殆局面。示例:宋·李纲《辞免尚书右仆射第一表》:“持危扶颠,允迪栋隆之吉;力小任重,免贻鼎折之凶。”
- 10 安不忘危
- 安:平安;危:危险;灾难。平安的时候不忘危险;或太平的时候不忘危机或灾难。出处:《周易 系辞下》:“是君子安而不忘危,存而不忘亡,治而不忘乱,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。”语法:安不忘危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中性,形容平安时不忘危难。示例:何小姐是从苦境里过来的,如今得地身安,安不忘危,立志要成全起这份人家,立番事业。(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十回)
- 11 公私交困
- 公家私人均陷困境。出处:《明史·食货志六》:“虚糜干没,公私交困焉。”语法:公私交困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境等。示例:因为按照我们现在落后农村的生产力,及经常遭受战争摧毁的环境,若果脱离生产的人太多了,便会养不活,便会公私交困。《解放日报》1942.9.4
- 12 萧墙之危
- 萧墙: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。在内部发生祸乱的危险出处:战国·韩·韩非《韩非子·用人》:“不谨萧墙之患,而固金城于远境。”语法:萧墙之危作宾语;指内部发生祸乱。示例: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蜀志·先主传》:“朝廷有萧墙之危而御侮未建,可为寒心。”
- 13 危迫利诱
- 用暴力压迫,用利益引诱。形容软硬兼施,企图使人服从示例:危迫利诱不能动摇一个爱国志士的坚强意志。
- 14 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
- 困:贫乏。学习之后,才知道自己的缺点;教学以后,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出处: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学记》:“是故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。知不足,然后能自反也;知困,然后能自强也。”语法: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作宾语、分句;用于劝诫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