散马休牛简介
散马休牛的意思
解释:
《书 武成》:“归马于华山之阳,放牛于桃林之野,示天下弗服”。蔡沈集传引《乐记》:“武王胜商,渡河而西,马散之华山之阳而弗复乘,牛放之桃林之野而弗复服”。后称不兴战事为“散马休牛”。
出处:
《书·武成》:“归马于华山之阳,放牛于桃林之野,示天下弗服”。蔡沈集传引《乐记》:“武王胜商,渡河而西,马散之华山之阳而弗复乘,牛放之桃林之野而弗复服”。
语法:
散马休牛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用于战后。
示例:
南朝·陈·徐陵《为陈主答周主论和亲书》:“虽毁戈铸戟,未拟上皇,散马休牛,载怀偃伯。”
成语故事
- 商朝末年,商纣王荒淫无度,百姓怨声载道。周武王率领大军把商都包围起来,商纣王登上鹿台放火自杀。周武王建立周朝,定都镐京,让士兵回家从事农业生产,把征用的牛马全部退还,让全国老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
散马休牛相关词语
- 1 驴脣马觜
- 胡扯,瞎说。《景德传灯录·文偃禅师》:“若是一般掠虚汉,食人涎唾,记得一堆一担骨幢,到处逞驴脣马觜。”
- 2 宁教我负天下人,休教天下人负我
- 负:辜负;休:莫,不要。宁可让我辜负一切人,不要让任何人辜负我。指极其自私自利的处世态度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回:“操曰:‘宁教我负天下人,休教天下人负我。’”语法:宁教我负天下人,休教天下人负我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;用于处世。
- 3 好马不吃回头草
- 比喻有作为的人不走回头路出处:周立波《山乡巨变》上卷:“好马不吃回头草,我既出了门,就是不再打算回去的。”语法:好马不吃回头草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口语。示例:高阳《胡雪岩全传·平步青云》上册:“张先生,‘好马不吃回头草’,盛情心领,谢谢了。”
- 4 横戈盘马
- 犹横戈跃马。出处:宋·陆游《蝶恋花·离小益作》词:“忽记横戈盘马处,散关清渭应如故。”语法:横戈盘马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在战场上作战的神态。
- 5 一马平川
- 能纵马奔驰的广阔平坦的地面。出处:宋 苏轼《东坡诗 卷二十三 游径山》:“势若骏马奔平川。”语法:一马平川偏正式;作定语、宾语;含褒义。示例:这里一马平川,连座小山也没有。
- 6 兵马不动,粮草先行
- 作战时兵马还没出动,军用粮草的运输要先行一步。后泛指行动前须作好准备工作。出处:《南皮县志 风土志下 歌谣》:“兵马不动,粮草先行。年年防歉,夜夜防贼。”
- 7 风车云马
- 见“风车雨马”。出处:明·陈子龙《与客任城太白酒楼歌》:“古来历落吾辈人,风车云马知何极?”语法:风车云马作宾语、定语;多用于比喻句。示例:明·陈子龙《与客登任城太白酒楼歌》:“古来历落吾辈人,风车云马知何极?”
- 8 风樯阵马
- 樯:船上用的桅杆。风中的樯帆,阵上的战马。比喻气势雄壮,行动迅速。出处:唐 杜牧《<李贺歌诗集>序》:“风樯阵马,不足为其勇也;瓦棺篆鼎,不足为其古也。”语法:风樯阵马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比喻气势雄壮,行动迅速。示例:宋·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前集·韦苏州》:“无三湘七泽之壮,雪蓬烟艇,无风樯阵马之奇乎?”
- 9 失马塞翁
- 比喻因祸得福的人。出处: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三回:“我家虽不宽余,也还可以勉强温饱,都因我无端的官兴发作,几乎弄得家破人亡;还仗天祖之灵,才幸而作了个‘失马塞翁’。”语法:失马塞翁作宾语、定语;多用于比喻句。
- 10 训兵秣马
- 兵:士兵;秣:喂养。练好士兵,喂饱战马。指做好战前准备出处:《周书·文帝纪》:“臣自奉诏总平凉之师,责重忧深,不遑启处。训兵秣马,唯思竭力。”语法:训兵秣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
- 11 南人驾船,北人乘马
- 南方人善于驾船,北方人善于骑马。指各人均有所长出处:西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齐俗训》:“胡人便于马,越人便于舟。”语法:南人驾船,北人乘马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示例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54回:“玄德叹曰:‘南人驾船,北人乘马’,信有之也。”
- 12 遗德休烈
- 见“遗德馀烈”。出处:宋·王珪《赐韩琦免恩命第二表不允断来章批答》:“朕蒙遗德休烈,既已布泽四海之遐,矧定策禁中,以安社稷,褒功赋爵,庸敢后乎!”语法:遗德休烈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
- 13 马如游鱼
- 同“马如游龙”。出处:《初学记》卷四引汉·刘桢《鲁都赋》:“日暮宴罢,车骑就衢,盖如飞鹤,马如游鱼。”语法:马如游鱼作谓语、宾语;形容人多繁华。
- 14 执牛耳
- 古代诸侯订立盟约,要割牛耳歃血,由主盟国的代表拿着盛牛耳朵的盘子。故称主盟国为执牛耳。后泛指在某一方面居最有权威的地位。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哀公十七年》:“诸侯盟,谁执牛耳?”语法:执牛耳动宾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褒义。示例:梁实秋《钱》:“我们从前金融执牛耳的大部分是山西人,票庄掌柜的几乎一律是老西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