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私交困简介
公私交困的意思
解释:
公家私人均陷困境。
出处:
《明史·食货志六》:“虚糜干没,公私交困焉。”
语法:
公私交困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境等。
示例:
因为按照我们现在落后农村的生产力,及经常遭受战争摧毁的环境,若果脱离生产的人太多了,便会养不活,便会公私交困。《解放日报》1942.9.4
公私交困的近反义词
- 反义词
- 公私两便
公私交困相关词语
- 1 背公营私
- 指损公肥私,违法求利。亦作“背公向私”。出处:宋 张商英《护法论》:“今背公营私者侵渔不已。”语法:背公营私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私心重。示例:郭疏云:“明珠与余国柱背公营私诸款。”清昭槤《啸亭杂录·郭刘二疏》
- 2 贫病交攻
- 见“贫病交迫”。出处:宋·陈亮《与王季海丞相书》:“入春以来,贫病交攻,更无一日好况。”语法:贫病交攻作谓语、定语;指贫穷和疾病。示例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一回:“暮年之人,那禁得贫病交攻。”
- 3 布衣之交
- 布衣:古时平民的衣著。平民之间交往的友谊。指显贵者与没有官职、地位低贱的人相交往。出处: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齐策三》:“卫君与文布衣交,请具车马皮币,愿君以此从卫君游。”鲍彪注:“言交于未贵时。”语法:布衣之交偏正式;作宾语;含褒义,表示贫民间的友谊。示例:敕与太子诸王为布衣之交。(唐 无名氏《邺侯外传》)
- 4 大公至正
- 至:最;正:公正。完全秉公办理,毫不偏心出处:范文澜《中国近代史》上册第一章:“来惩办林、邓,表示自己的‘大公至正’。”语法:大公至正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等。
- 5 谢公扶病
- 谓不能隐居,未遂素志。典出《晋书·谢安传》:“ 安 虽受朝寄,然 东山 之志始末不渝,每形於言色。及镇 新城 ,尽室而行,造汎海之装,欲须经略粗定,自 江 道还东。雅志未就,遂遇疾篤。” 金 元好问 《人月圆·卜居外家东园》曲之二:“ 谢公 扶病, 羊曇 挥涕,一醉都休。”
- 6 公听并观
- 多方面听取意见和观察事物。出处:东汉 班固《汉书 邹阳传》:“公听并观,垂明当世。”语法:公听并观联合式;作谓语;指公正听取并看待事物。示例:宋·曾巩《乞登对状》:“属陛下聪明睿智,洞照群情,公听并观,不遗小善。”
- 7 持禄养交
- 持禄:保持禄位;养交:交结权贵。指结交权贵以保持自己的职位。出处:管仲《管子 明法》:“大臣务相贵而不任国,小臣持禄养交,不以官为事,故官失其能。”语法:持禄养交联合式;作谓语;指巴结权贵以自保。示例:《清史稿·世祖纪二》:“乃部院诸臣因仍前弊,持禄养交。朕亲行黜陟,与天下见之。”
- 8 张公吃酒李公颠
- 后有移花接木或顶缸之义。同“张公吃酒李公醉”。出处:宋 李棨《北里志 张住住》:“曲中唱曰:张公吃酒李公颠,盛六生儿郑九怜。”语法:张公吃酒李公颠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。
- 9 切切私议
- 切:通“窃”;切切:暗中,私下。指私下小声说话出处:清·韩邦庆《海上花列传》第44回:“替子富另烧一口,为此对躺在烟榻上,切切私议。”语法:切切私议作谓语;指私下小声说话。示例:《追求》:“满学校的人早已在那里切切私议。”
- 10 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
- 困:贫乏。学习之后,才知道自己的缺点;教学以后,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出处: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学记》:“是故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。知不足,然后能自反也;知困,然后能自强也。”语法: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作宾语、分句;用于劝诫人。
- 11 不得开交
- 交:相错,纠缠。形容没法解开或摆脱。出处:?语法:不得开交作状语;形容无法了结,不能摆脱。示例:我已经忙得不得开交了
- 12 心腹之交
- 指知己可靠的朋友。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三十九回:“通判乃是心腹之交,径入来同坐何妨!”语法:心腹之交作宾语;指知音。示例:清·陈忱《水浒后传》第35回:“你们是共涛丞相心腹之交,怎么不思量与他雪恨?”
- 13 徇私枉法
- 迁就私情而违反法纪。出处:王朔《人莫予毒》:“再说我们也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,难道我会徇私枉法?”语法:徇私枉法作谓语、宾语;指徇私舞弊。示例:他因徇私枉法而致身败名裂。
- 14 正明公道
- 正大光明。出处: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二十二回:“你这话不怕熏的人慌!你要是正明公道的人,没的敢说你不是个大的们!人干不出来的事,你干出来了!还要卖人的老婆?你卖坟上的树,卖老婆使不得么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