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平不颇简介
无平不颇的意思
解释:
谓凡事没有始终平直而不遇险阻的。
出处:
《周易·泰》:“九三,无平不颇,无往不复。”
语法:
无平不颇作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
示例:
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1回:“否则存心自满,才有无平不颇的这番警戒。”
无平不颇相关词语
- 1 胸无成竹
- 谓心中没有完整的谋划打算。出处:清·刘献廷《广阳杂记》第四卷:“不熟此书,则胸无成竹,虽有其志,何从措手?”语法:胸无成竹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
- 2 久要不忘
- 久要:旧约、旧交。不忘旧约或旧交。出处:《论语·宪问》:“见利思义,见危授命,久要不忘平生之言。”语法:久要不忘作谓语、定语;指不忘旧交。示例:着他回去本乡,认了伯父伯母,着他一家团圆,也见得我久要不忘之意。(元 无名氏《合同文字》第一折)
- 3 所余无几
- 无几:没有几个。剩下来的没有几个。出处:《旧唐书·陆贽传》:“自顷逆泚诱泾、陇之众叛,怀光污朔方之军,割裂诛锄,所余无几。”
- 4 颤抖不止
- 形容哆嗦不止,多比喻身体抖得很厉害。
- 5 横无忌惮
- 任意妄为,无所顾忌。出处:郭沫若《羽书集·告国际友人书》:“这种狂暴的行为,就是未开化的蛮人都是不能做出的,而日本军部横无忌惮地,在二十世纪开明的今日,不惜一演再演地引以为快意了。”语法:横无忌惮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一点没有顾忌。
- 6 无形无影
- ①不见形迹;完全消失。②以形容虚构的事物。出处:明·无名氏《破风诗》第三折:“无形无影透人怀,四季能吹万物开。”语法:无形无影作定语、状语;用于书面语。示例:郭沫若《行路难》:“他要走的心事消灭得无形无影的。”
- 7 高低不就
- 就:成。高者无力得到,低者又不屑迁就。形容求职或婚姻上的两难处境出处: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27卷:“因此高低不就,把女儿直挨到一十八岁,尚未许人。”语法:高低不就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形容进退两难处境。示例: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二十七卷:“因此高低不就,把女儿直挨到一十八岁,尚未许人。”
- 8 密不通风
- 形容包围紧密或防卫严密,连风也透不进去。出处:元 纪君祥《赵氏孤儿》第二折:“但要访的孤儿有影踪,必然把太平庄上兵围拥,铁桶般密不通风。”语法:密不通风补充式;作谓语、定语;比喻做事严密。示例:高阳《胡雪岩全传·平步青云》上册:“不能为外人所知的事,必须要做得密不通风。”
- 9 不近道理
- 不近人情,不讲道理。出处:《古今小说 史弘肇龙虎君臣会》:“王保正,您好不近道理!偌大一只狗子,怎地只把三百钱出来?须亏我。”语法:不近道理作谓语、定语;指为人等。
- 10 不堪其忧
- 忧:愁苦。不能忍受那样的愁苦。出处:《论语·雍也》:“贤哉,回也!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。贤哉,回也!语法:不堪其忧作谓语、定语;指不能忍受愁苦。示例:这儿环境太嘈杂,居民不堪其忧
- 11 卧不安席
- 睡不安宁。形容心事、忧虑重重。出处:《战国策·楚策一》:“寡人卧不安席,食不甘味,心摇摇如悬旌,而无所终薄。”语法:卧不安席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心事重重。示例:寡人闻之,卧不安席。(明 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六回)
- 12 顾头不顾脚
- 比喻只顾眼前,不顾今后,缺乏通盘打算。形容做事或考虑事不仔细周到语法:顾头不顾脚作宾语、分句;指考虑不周。示例:我们做事不能顾头不顾脚
- 13 平易近民
- 见“平易近人”。出处: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鲁周公世家》:“夫政不简不易,民不有近;平易近民,民必归之。”语法:平易近民作谓语、宾语;指人或文章等。示例:宋·陈亮《与韩子师侍郎书》:“和州之政平易近民,百姓至今德如父母。”
- 14 刻鹄不成尚类鹜
- 刻:刻画;鹄:天鹅;鹜:鸭子。刻画天鹅不像倒像鸭子。比喻模仿失败,劝诫人不要好高骛远出处: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:“效伯高不得,犹为谨敕之士,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。”语法:刻鹄不成尚类鹜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劝诫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