众功皆兴简介
众功皆兴的意思
解释:
功:通“工”,事。指很多事业都兴盛起来
出处:
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玉帝本纪》:“信饬百官,众功皆兴。”
语法:
众功皆兴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
众功皆兴相关词语
- 1 功成骨枯
- 语本唐曹松《己亥岁》诗之一:“凭君莫话封侯事,一将功成万骨枯。”后以“功成骨枯”喻为了一己私利,让其它许多人为之付出巨大的牺牲。出处:语出唐·曹松《己亥岁》诗之一:“凭君莫话封侯事,一将功成万骨枯。”语法:功成骨枯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示例:而今又孳孳然以奖励资本家为务,至不惜牺牲他部分人利益以为殉,功成骨枯,在所不计。《中国近代思想史参考资料简编·告非难民生主义者》
- 2 计日奏功
- 可以数日子看到功效。谓成功极快。出处: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89回:“此乃陛下洪福齐天,得此大帅,可计日奏功,以安社稷者也。”语法:计日奏功作谓语、宾语;形容很快成功。
- 3 地广人众
- 指土地广阔,人民众多出处:毛泽东《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》:“中国虽然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国家,虽然是一个地广人众、历史悠久而富于革命传统和优秀遗产的国家。”语法:地广人众作宾语、定语;指土地广阔,人民众多。
- 4 人人皆知
- 皆:都。所有的人都知道。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51回:“老少男女,俗语口头,人人皆知皆说的。”语法:人人皆知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所有人都知道。示例:人人皆知以多胜少是最好的办法。(毛泽东《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》)
- 5 博采众议
- 博:广;议:建议。广泛采纳群众的建议出处:晋 陈寿《三国志 吴志 孙登传》:“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,博采众议,宽刑轻赋,均息力役,以顺民望。”语法:博采众议作谓语、定语;指广泛听取意见。示例:领导干部必须博采众议,不能独断专行
- 6 疑事无功,疑行无名
- 疑:疑虑。行动有疑虑就不会成功,做事有疑虑就没有效果出处: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赵策》:“臣闻之:疑事无功,疑行无名。”语法:疑事无功,疑行无名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劝诫人。
- 7 启羞兴戎
- 启:开;戎:战争。因说话不谨慎而招致羞辱挑起事端出处:清·吴趼人《俏皮话·手足》:“惟口终日无所事事,或大言不惭,或空谈无补;甚或启羞兴戎,为全体之累。”语法:启羞兴戎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好事人等。
- 8 贪天之功以为己有
- 贪: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。把自然成功的事作为自己的功劳。现指攘夺他人的功劳出处:宋·王禹偁《霍光论》:“然则光贪天之功以为己有,与夫日僤之割爱,邴吉之让位,德不侔矣。”语法:贪天之功以为己有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。
- 9 一座皆惊
- 在座的人都感到惊奇。出处:《三国志·魏志·王粲传》:“粲至,年既幼弱,容状短小,一坐尽惊。”语法:一座皆惊作谓语、状语;指在座的人都感到惊奇。示例:顷之,长史诸贤来清言,客主有不通处,张乃遥于末坐判之,言约旨远,足畅彼我之怀,一座皆惊。(明 李贽《初潭集 君臣六》)
- 10 众口销金
- 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。比喻舆论影响的强大。亦喻众口同声可混淆视听。见“众口铄金”。出处:汉 焦赣《易林 萃之巽》:“众口销金,愆言不验。”语法:众口销金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
- 11 抚髀兴嗟
- 髀:股部,大腿;嗟:嗟叹。抚摩大腿,发出长长的叹息。指久处安逸而无所作为发出的慨叹出处: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96回:“急得宗祥抚髀兴嗟,非常侘傺。”语法:抚髀兴嗟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感慨。
- 12 将功折过
- 同“将功折罪”。出处:元·李直夫《虎头牌》第三折:“既然他复杀了一阵,夺的人口牛羊马匹回来了,这等呵将功折过,饶了他项上一刀。”语法:将功折过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指拿功劳补偿罪过。
- 13 饶有兴味
- 饶:富裕、丰富;兴味:趣味,兴趣。形容对事物和景物富有兴趣。示例:旅游虽然辛苦,但却是件饶有兴味的事。
- 14 劳民动众
- 动用众多民力去做某件事。出处:《旧五代史·晋书·高祖纪》:“纪年之挽粟飞刍,继日而劳民动众,常烦漕运,不给供须。”语法:劳民动众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用于处事。示例:明·李贽《复麻城人书》:“能使西夏叛卒不敢逞,能使叛卒一起即扑灭,不至劳民动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