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采众议简介
博采众议的意思
解释:
博:广;议:建议。广泛采纳群众的建议
出处:
晋 陈寿《三国志 吴志 孙登传》:“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,博采众议,宽刑轻赋,均息力役,以顺民望。”
语法:
博采众议作谓语、定语;指广泛听取意见。
示例:
领导干部必须博采众议,不能独断专行
成语造句
- 1.他有着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,又虚怀若谷,博采众议,因此很受士兵们拥戴。
- 2.这样,原本是为了博采众议而启动的可行性研究,也就变成了一种随意粘贴的标签。
- 3.尽管博采众议的态度不是坏事,但蔡英文既已是这场选战的主帅,她在“等待党内怎么说”的同时,应该意识到,其实“全党都在看你怎么做”。
- 4.有了平常心,方能放下架子,静心自我反省,及时察短补缺;有了平常心,才能丢掉“面子”,事业为重,博采众议,不避其“丑”。
- 5.为改变这种局面,杨有伟一面邀请专家把脉,一面走企入户搞调研,最后博采众议,他决定对集体资产全面改制。
- 6.如想获得巨大成功,一个人必须尽力博采众议。
英语翻译
- 英语:
collect widely all advices
博采众议相关词语
- 1 想望丰采
- 见“想望风采”。出处:《明史·冯琦传》:“数陈谠论,中外想望丰采,帝亦深眷倚。”语法:想望丰采作谓语;指非常仰慕。
- 2 众口销金
- 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。比喻舆论影响的强大。亦喻众口同声可混淆视听。见“众口铄金”。出处:汉 焦赣《易林 萃之巽》:“众口销金,愆言不验。”语法:众口销金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
- 3 米盐博辩
- 比喻议论广博细杂。出处:《韩非子 说难》:“米盐博辩 ,则以为多而交之。”语法:米盐博辩作宾语;用于文章等。
- 4 分损谤议
- 同受别人的非难指责,分担责任出处: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
- 5 人材出众
- 人品才能超出众人。同“人才出众”。出处:清 吴趼人《情变》第四回:“我想我们二官人材出众,生得又秀气,何老头子见了,一定是中意的。”语法:人材出众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夸奖人。示例: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15回:“真个英雄气象,盖世无双;人材出众,豪杰第一。”
- 6 一切众生
- 佛教指人类和一切生物。出处:《大智度论》第27卷:“如佛所说,无足二足四足多足,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等,一切众生中佛最第一。”语法:一切众生偏正式;作主语、宾语;指一切生物。示例:元·无名氏《碧桃花》第三折:“誓欲剿除天下妖邪鬼怪,救度一切众生。”
- 7 窃语私议
- 私:私下。背地里小声议论。出处:三国·魏·嵇康《家诫》:“若见窃语私议,便舍起,勿使忌人也。”
- 8 一不扭众
- 一个人难违反众人的意见。出处: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3回:“细想了想,这事不但无法,而且有理;料是‘一不扭众’,只得点头依允。”语法:一不扭众主谓式;作宾语;指一个人难违反众人的意见。
- 9 众少不敌
- 少数敌不过多数出处:《晋书·李特传》:“连战二日,众少不敌。”语法:众少不敌作谓语、定语;指力量悬殊。
- 10 夺人风采
- 非常的引人注目出处:“神舟”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
- 11 博通经籍
- 博:广博:籍:书籍。广博而又精通经典文献。形容人学识渊博。出处: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马融传》:“初,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,不应聘,名重关西,融从其游学,博通经籍。恂奇融才,以女妻之。”语法:博通经籍作谓语、宾语;指人的学识。
- 12 截断众流
- 喻识见玄远,超情越识。出处:《五灯会元·云门偃禅师法嗣·德山缘密禅师》:“我有三句语示汝诸人:一句函盖乾坤,一句截断众流,一句随波逐浪。”《朱子语类》卷七六:“如复其天地之心神者,妙万物而为言,此截断众流句。”语法:截断众流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。示例:厉太鸿为诗,精深华妙,截断众流。清·杭大宗《词科掌录》
- 13 议论蜂起
- 蜂起:指很多人或事物如群蜂飞舞。种种议论像蜜蜂一样涌现出来出处:宋·陈亮《又乙巳春(答朱元晦秘书熹)书》:“秘书与叔昌子约书,乃言‘诸贤死后,议论蜂起’。有独力不能支之意。”语法:议论蜂起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
- 14 地广人众
- 指土地广阔,人民众多出处:毛泽东《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》:“中国虽然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国家,虽然是一个地广人众、历史悠久而富于革命传统和优秀遗产的国家。”语法:地广人众作宾语、定语;指土地广阔,人民众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