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座皆惊简介
一座皆惊的意思
解释:
在座的人都感到惊奇。
出处:
《三国志·魏志·王粲传》:“粲至,年既幼弱,容状短小,一坐尽惊。”
语法:
一座皆惊作谓语、状语;指在座的人都感到惊奇。
示例:
顷之,长史诸贤来清言,客主有不通处,张乃遥于末坐判之,言约旨远,足畅彼我之怀,一座皆惊。(明 李贽《初潭集 君臣六》)
一座皆惊的近反义词
- 近义词
- 一座尽惊
一座皆惊相关词语
- 1 侏儒一节
- 比喻能体现事物全貌的局部。出处:汉 桓谭《新论 道赋》引谚语:“侏儒见一节,而长短可知。”语法:侏儒一节偏正式;作宾语、定语;含贬义。示例:唐·刘知幾《史通·核才》:“观侏儒一节,而他事可知。”
- 2 一苇可航
- 一苇:一捆芦苇。用一捆芦苇作成一只小船就可以通行过去。①比喻水面相隔很近,不难渡过。亦作“航一苇”。②比喻用微薄之力就可以把事情解决。出处:《三国志·吴书·贺邵传》:“长江之限,不可久恃,苟我不守,一苇可航也。”语法:河广不七十步,~,非有惊涛怒浪之险,不足恃者一。 ★清·张廷玉《明史·方震孺传》示例:河广不七十步,一苇可航,非有惊涛怒浪之险,不足恃者一。清·张廷玉《明史·方震孺传》
- 3 惊叹不已
- ◎ 惊叹不已jīngtàn-bùyǐ[exclaim in great surprise] 满口赞赏和赞叹他的一手绝活使人惊叹不已示例:那一排排威武雄壮的兵马俑,令中外游客惊叹不已。
- 4 斗絶一隅
- 孤悬边远之地;僻处边远之地。出处:《魏书·西域传·焉耆》:“焉耆为国,斗绝一隅,不乱日久。”语法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示例:李公~,安得此文士,如吾之智算,得袭吉之笔才,虎傅翼矣!
- 5 一目即了
- 目:看。一眼就看得很清楚。出处: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》卷一百三十七:“见得道理透后,从高视下,一目了然。” 近义词:一目了然
- 6 旷古一人
- 旷古:空前;从古到今。自古以来只此一人。形容绝无仅有。出处:五代 王定保《唐摭言 以其人不称才试而后惊》:“北面而师之者,可谓旷古一人而已!”语法:旷古一人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独特的人。
- 7 千军易得,一将难求
- 指将才难得。出处:元·马致远《汉宫秋》第二折:“陡恁的千军易得,一将难求。”语法:千军易得,一将难求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示例:清·吴璿《飞龙全传》第47回:“古云:‘千军易得,一将难求。’”
- 8 胆战心惊
- 战:通“颤”,发抖。形容十分害怕。出处:元 郑光祖《刍梅香》第三折:“见他时胆战心惊,把似你无人处休眠思梦想。”语法:胆战心惊联合式;作谓语、状语;形容十分害怕。示例:三藏见说,又胆战心惊,不敢举步。(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十三回)
- 9 一塌糊涂
- 形容混乱或败坏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。出处:清 曾朴《孽海花》:“与其顾惜场面,硬充好汉,到临了弄的一塌糊涂,还不如一老一实,揭破真情,自寻生路。”语法:一塌糊涂偏正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、状语;含贬义。示例:新开设的中学,更是一塌糊涂,笑话百出。(郭沫若《革命春秋 学生时代》)
- 10 一目尽天涯
- 一眼能看到天边
- 11 一瓣心香
- 心香:旧时称中心虔诚,就能感通佛道,同焚香一样。比喻十分真诚的心意(用在祝愿)。出处:宋 王十朋《行可生日》诗:“祝公寿共诗书久,一瓣心香已敬焚。”语法:一瓣心香偏正式;作谓语;用在祝愿。示例:编者谨掬一瓣心香,吁请海内文豪,从兹多谈风月,少发牢骚,庶作者编者,两蒙其休。(鲁迅《伪自由书 后记》引《申报》副刊《自由谈》
- 12 千载一日
- 犹千载一时。出处:元·寿宁《静安八咏·赤乌碑》:“龟龙剥兮皇象书,千载一日兮传赤乌。”语法:千载一日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指机会难得。
- 13 大惊失色
- 色:神色。大为吃惊;脸色失常。形容极度惊恐。出处: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:“忽见曹操带剑入宫,面有怒色,帝大惊失色。”语法:大惊失色连动式;作谓语、补语;表示下意识的表情。示例:金方伯听见不是王慕维,又自称举人,不觉大惊失色。(清 张春帆《宦海》第二回)
- 14 万不失一
- 失:失误,差错。一万次中也不会失误一次。形容非常有把握。亦作“万不一失”、“万无一失”、“万无失一”。出处:《韩非子·解老》:“治乡治邦莅天下者,各以此科适观息耗则万不失一。”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韩信曰:‘先生相人何如?’对曰:‘贵贱在于骨法,忧喜在于容色,成败在于决断,以此参之,万不失一。’”语法:万不失一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形容有绝对把握。示例:舵工素以海习,虽卒遇飓母浮椒,亦万不失一云。清·龚翔麟《珠江奉使记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