狎雉驯童简介
狎雉驯童的意思
解释:
汉鲁恭宰中牟,以德化民。时郡国螟蝗伤稼,独不入其境;有母雉将雏过童子旁,童子仁而不捕。事见《后汉书·鲁恭传》。后因以“狎雉驯童”誉人政绩。
出处:
汉鲁恭宰中牟,以德化民。时郡国螟蝗伤稼,独不入其境;有母雉将雏过童子旁,童子仁而不捕。事见《后汉书·鲁恭传》。
语法:
狎雉驯童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赞誉官员的政绩。
成语故事
- 汉朝时期,官员鲁恭任中牟地方官,他用德仁来感化人,取得了明显成效。老百姓很自觉地从事公益劳动,当时别的郡县蝗灾很严重,唯独中牟境内没有伤害。有母野鸡带小野鸡在大路上大摇大摆地行走,连小孩都不去捕捉他们
狎雉驯童相关词语
- 1 三尺童蒙
- 见“三尺童子 ”。
- 2 鹤发童颜
- 鹤发:白白的头发;童颜:红红的面色。满头白发;面色像孩童一样红润。形容老年人气色好;有精神。出处:唐 田颖《玉山堂诗文集 梦游罗浮》:“自言非神亦非仙,鹤发童颜古无比。”语法:鹤发童颜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。示例:(华佗)童颜鹤发,飘然有出世之姿。(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十五回)
- 3 童山濯濯
- 没有树木,光秃秃的山。出处: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人见其濯濯也,以为未尝有材焉,此其山之性也。”语法:童山濯濯作宾语、定语;指光秃秃的山。示例:冯玉祥《我的生活》第25章:“但是常德到桃源的路上,依然满眼童山濯濯,一直没人移裁。”
- 4 五尺童子
- 同“五尺之童”。出处: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:“不知夫五尺童子,方将调饴胶丝,加之乎四仞之上,而下为蝼蚁食也。”语法:五尺童子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示例:梁启超《近世文明初祖培根笛卡儿之学说》:“欧美五尺童子所莫不钦诵,而吾国人所当探求其故者也。”
- 5 童牛角马
- 童牛:没有角的牛;角马:长角的马。比喻不伦不类的东西。也比喻违反常理,不可能存在的事物。出处:汉 扬雄《太玄 更》:“童牛角马,不今不古。测曰,童牛角马,变天常也。”语法:童牛角马联合式;作宾语、定语;含贬义。
- 6 犹有童心
- 还有儿童的心态。指年龄虽然大了,仍有像儿童一样单纯的心态出处: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于是昭公十九年矣,犹有童心。”语法:犹有童心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。
- 7 童叟无欺
- 童:未成年的孩子;叟:年老的男人;欺:蒙骗。既不欺骗小孩也不欺骗老人。指买卖公平。出处: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五回:“但不知可有‘货真价实,童叟无欺’的字样没有?”语法:童叟无欺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生意场合。示例:林语堂《读书的艺术》:“且必如此,然后公平交易,童叟无欺。”
- 8 厌家鸡爱野雉
- 厌:憎恶;雉:野鸡。憎恶家鸡,喜欢野鸡。原意是晋庚翼把自己的书法喻为家鸡,把王羲之的书法喻为野鸡。比喻贱近贵远。出处:晋·何法盛《晋中兴书》第七卷:“在荆州与都下书云:‘小儿辈贱厌家鸡,爱野雉,皆进逸少书,须吾还,当比之。’”
- 9 二童一马
- 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品藻》:“殷侯既废,桓公语诸人曰:‘少时与渊源共骑竹马,我弃去,己辄取之,故当出我下。’”后用以指少年时代的好友。出处: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品藻》:“殷侯既废,桓公语诸人曰:‘少时与渊源共骑竹马,我弃去,己辄取之,故当出我下。’”语法:二童一马作宾语、定语;同“青梅竹马”。示例:烦借问,二童一马,几时入尉瞻仪?宋·刘克庄《汉宫春·陈尚书生日》词
- 10 头童齿豁
- 童:原指山无草木,比喻人秃顶;豁:缺口。头顶秃了,牙齿稀了。形容人衰老的状态。出处:唐 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头童齿豁,竟死何裨?”语法:头童齿豁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人衰老的状态。示例:一年数病,头童齿豁;而忽遭母夫人之变,形神益复支离。(清 谢章铤《魏子安墓志铭》)
- 11 濯濯童山
- 濯濯:光秃的样子;童:山无草木。没有树木,光秃秃的山出处: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人见其濯濯也,以为未尝有材焉,此其山之性也。”语法:濯濯童山作宾语、定语;指光秃秃的山。示例:施蛰存《渔人何长庆》:“指点着那些据外人看来是濯濯童山的峰峦。”
- 12 黄童皓首
- 见“黄童白叟”。出处:宋·司马光《送伊阙王大夫歌》:“黄童皓首接手而游嬉。”语法:黄童皓首作主语、宾语;泛指老人与孩子。
- 13 童子何知
- 童子:小孩子。小孩子懂得什么出处: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成公十六年》:“国之存亡,天也,童子何知焉!”语法:童子何知作宾语、定语;多用于蔑视的口吻。示例:唐·王勃《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》:“童子何知,躬逢胜饯。”
- 14 白首黄童
- 白首:老人;黄童:儿童。指老老少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