理冤摘伏简介
理冤摘伏的意思
解释:
伸雪冤屈,揭发奸慝。
理冤摘伏相关词语
- 1 入理切情
- 合乎道理,切合实情。出处:清·恽敬《与秦省吾》:“侯君妙才,同携游屐,是以逸情远兴,苍莽而来,而入理切情之言,反不能畅也。”语法:入理切情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说法等。
- 2 正理平治
- 指合乎正道的礼法规范,使社会安定有秩序。出处:《荀子·性恶》:“凡古今天下之所谓善者,正理平治也;所谓恶者,偏险悖乱也。”语法:正理平治作谓语、定语;指使社会安定。
- 3 秉公办理
- 秉:掌握,主持。公:公法。根据公道办事。出处: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57回:“本部院凡事秉公办理,从不假手旁人。”语法:秉公办理作谓语、宾语;指按章办事。示例:邓小平《敌占区的组织工作与政策运用》:“应乐于接受,秉公办理,以调解方式为主。”
- 4 破奸发伏
- 揭露隐藏的坏人。出处:宋·范仲淹《宋故卫尉少卿分司西京胡公神道铭》:“徙陇城郡,历比、驾二部外郎,在郡未几,破奸发伏,有神明之号。”语法:破奸发伏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书面语。
- 5 椎理穿掘
- 杀人埋尸,发冢盗墓。泛指行凶作恶。
- 6 蔑伦悖理
- 指违背道德和伦理出处:明 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14回:“备闻襄公淫妹之事,默然自叹:‘似此蔑伦悖理,禽兽不如。”语法:蔑伦悖理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。示例:而蔑伦悖理之事,因之层出不穷,此皆学校不讲之故也。清·郑观应《盛世危言·学校》
- 7 冤冤相报
- 佛家语;认为冤仇终会有报应。也指仇人互相报复。出处:元 无名氏《货郎旦》第四折:“又谁知苍天有眼,偏争他来早来迟,到今日冤冤相报,解愁眉顿作欢眉。”语法:冤冤相报主谓式;作谓语;含贬义。示例:两个村寨世代相仇,冤冤相报,战争从不曾停止过。。
- 8 摘瓜抱蔓
- 语本唐李贤《黄台瓜辞》:“种瓜黄台下,瓜熟子离离。一摘使瓜好,再摘令瓜稀,三摘犹尚可,四摘抱蔓归。”后用以喻一扫而空。出处:语本唐·李贤《黄台瓜辞》:“种瓜黄台下,瓜熟子离离。一摘使瓜好,再摘令瓜稀,三摘犹尚可,四摘抱蔓归。”语法:摘瓜抱蔓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。示例:狡日思逞,岂仅得一青岛而可以餍其欲哉?将见摘瓜抱蔓,舐糠及米,着着进逼,而无已时。《“五四”爱国运动资料·陕西学生一九一九年五月三十日通启》
- 9 言之有理
- 说的话有道理。出处:明 无心子《金雀记 守贞》:“还是左兄言之有理,极是曲体人情。”语法:言之有理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;指说的话有道理。示例:郭澄清《大刀记》第11章:“大婶觉得永生言之有理,点了点头。”
- 10 微机四伏
- 到处隐藏着危险的祸根。
- 11 相应不理
- 应:回应。指对别人的劝说、要求置之不理出处:谢觉哉《整疯子》:“一些头脑较清醒的人劝他看看现实,悬崖勒马、不要摔下崖去,他都相应不理。”语法:相应不理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。
- 12 残民害理
- 残害百姓,违背天理。形容反动统治者所作所为的残忍不义。出处:宋·辛弃疾《淳熙己亥论盗贼札子》:“州以趣办财赋为急,县有残民害物之罪,而吏不敢问。”语法:残民害理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干坏事。
- 13 燮理阴阳
- 燮:调和;理:治理。指大臣辅佐天子治理国事。出处:《尚书·周官》:“立太师,太傅,太保。兹惟三公,论道经邦,燮理阴阳。”语法:燮理阴阳作谓语;指大臣辅佐天子。示例:则道你燮理阴阳,却惜玉怜香。(元 马致远《陈抟高卧》第四折)
- 14 摘埴索涂
- 盲人以杖点地,探索道路。喻盲目的行为。出处:严复《救亡决论》:“凡舟车之运转流行,道里之险易涩滑,岩墙之必压,坎陷之至凶,摘埴索涂,都忘趋避。”语法:摘埴索涂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示例:夸词以为美,嚣听而无所终,摘埴索涂,不获则反覆其词而自惑。孙中山 《民报》发刊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