秉公办理简介
秉公办理的意思
解释:
秉:掌握,主持。公:公法。根据公道办事。
出处:
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57回:“本部院凡事秉公办理,从不假手旁人。”
语法:
秉公办理作谓语、宾语;指按章办事。
示例:
邓小平《敌占区的组织工作与政策运用》:“应乐于接受,秉公办理,以调解方式为主。”
成语造句
- 1.你一定要秉公办理,不要把个人感情掺杂进去。
- 2.父亲要求他要秉公办理这件事。
- 3.法官审案,应秉公办理,不能徇私枉法。
- 4.格林看着身后的几位魔甲学徒义正词严的说道,一幅秉公办理的姿态,心里却在偷着乐,等下就可以杀鸡儆猴维护他导师的尊严了。
- 5.我也不要求怎样,只是希望执法殿能够秉公办理,难道这点执法殿都办不到?还是雪姬姐姐对我个人有意见,所以不管我说什么都是不对。
- 6.听说修道之前是官府执事,只因性格过于耿直,万事秉公办理,到头来别说升官,便连日夜操劳的本职都被革了去,这才入了道观。
英语翻译
- 英语:
handle a matter impartially
- 俄语:
поступить по справедливости
秉公办理相关词语
- 1 公诸于世
- 向社会上公开,使人们知道出处:《上饶集中营·茅家岭地狱》:“把许多革命青年、爱国志士的遭遇,公诸于世。”语法:公诸于世作谓语;指向社会上公开。示例:徐怀中《我们播种爱情》第一章:“对于这似乎只是为了公诸于世的结婚,人们有各种不同的评论。”
- 2 椎理穿掘
- 杀人埋尸,发冢盗墓。泛指行凶作恶。
- 3 蔑伦悖理
- 指违背道德和伦理出处:明 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14回:“备闻襄公淫妹之事,默然自叹:‘似此蔑伦悖理,禽兽不如。”语法:蔑伦悖理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。示例:而蔑伦悖理之事,因之层出不穷,此皆学校不讲之故也。清·郑观应《盛世危言·学校》
- 4 文章巨公
- 亦作“文章钜公”。文章大家。出处:唐·李贺《高轩过》:“马蹄隐耳声隆隆,入门下马气如虹,云是东京才子,文章巨公。”语法:文章巨公作宾语、定语;指人善于作文。示例:其他诗亦甚佳,如云:“含风广开闻棋响,度日长廊转柳阴。”颇似文章巨公所作,殊不类衲子。宋·许顗《彦周诗话》
- 5 郑公听履
- 同“郑履 ”。 明 李东阳 《弘治己酉十月恭陪茂陵禫祭途次次韵答谢方石赠别》:“ 郑公 听履星俱下, 列子 乘风气可骑。”
- 6 自报公议
- 自己报名或报出自认的情况,由群众讨论评议语法:自报公议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公众。示例:我们对领导干部应建立自报公议的制度
- 7 羊公之鹤
- 羊公:指晋朝征南大将军羊祜。 原指羊公不舞之鹤。现比喻名不副实。出处: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排调》:“庾失小望,遂名之为羊公鹤。昔羊叔子有鹤善舞,尝向客称之。客试使驱来,氃氋而不肯舞,故称比之。”
- 8 言之有理
- 说的话有道理。出处:明 无心子《金雀记 守贞》:“还是左兄言之有理,极是曲体人情。”语法:言之有理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;指说的话有道理。示例:郭澄清《大刀记》第11章:“大婶觉得永生言之有理,点了点头。”
- 9 包办代替
- 包办:一手办理;独自负责。指把所有工作一手包揽;不让别人参与。出处:周立波《暴风骤雨》第二部二三:“媒婆真是包办代替的老祖宗,可真是把人坑害死了。”语法:包办代替联合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形容所有工作独揽,不让人插手。示例:我们工作同志作好参谋,不要指手划脚,包办代替。陈残云《山谷风烟》第三四章
- 10 相应不理
- 应:回应。指对别人的劝说、要求置之不理出处:谢觉哉《整疯子》:“一些头脑较清醒的人劝他看看现实,悬崖勒马、不要摔下崖去,他都相应不理。”语法:相应不理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。
- 11 项庄舞剑,志在沛公
- 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。同“项庄舞剑,意在沛公”。出处:清 黄小配《大马扁》第四回:“在康有为之意,志在成名(余成名),如项庄舞剑,志在沛公,今见成名动也不动,已自愧悔。”语法:项庄舞剑,志在沛公作宾语、分句;指别有所图。示例:《大马扁》第四回:“在康有为之意,志在成各,如项庄舞剑,志在沛公,今见成各也不动,已自愧悔。”
- 12 张公吃酒李公醉
- 比喻由于误会而代人受过。出处:唐 张鷟《朝野佥载》第一卷:“天后时,谣言曰:‘张公吃酒李公醉。’张公者,斥易之兄弟也;李公者,言李氏大盛也。”语法:张公吃酒李公醉复句式;作宾语;含贬义。示例:世上有如此不公之事,正是张公吃酒李公醉,桑树上脱枝柳树上报。(明 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七十六回)
- 13 公私两利
- 见“公私两济”。出处:《文献通考·征榷四》:“惟有于耍闹坊场之地,听民酝造,纳税之后,从便酤卖,实为公私两利。”语法:公私两利作谓语、宾语;指对公家私人都便利。示例:全国工商业者必须在公私两利政策之下,自觉地严格遵守各级人民政府的法令,爱护国家财产,消灭旧社会假公济私、损人利己的恶劣作风。《新华月报》1951年第5期
- 14 正理平治
- 指合乎正道的礼法规范,使社会安定有秩序。出处:《荀子·性恶》:“凡古今天下之所谓善者,正理平治也;所谓恶者,偏险悖乱也。”语法:正理平治作谓语、定语;指使社会安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