欲人勿知,莫若勿为简介
欲人勿知,莫若勿为的意思
解释:
想要别人不知道,不如自己不去做(多指坏事)。
出处:
《汉书 枚乘传》:“欲人勿闻,莫若勿言;欲人勿知,莫若勿为。”《晋书 苻坚载记上》:“谚曰:‘欲人勿知,莫若勿为。’声无细而弗闻,事未形而必彰者,其此之谓也。”
语法:
欲人勿知,莫若勿为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
示例:
《晋书·符坚载记上》:“谚曰:‘欲人勿知,莫若勿为。’声无细而弗闻,事未形而必彰者,其此之谓也。”
欲人勿知,莫若勿为的近反义词
- 近义词
欲人勿知,莫若勿为相关词语
- 1 与人无忤
- 忤:抵触。没有和人相抵触的时候。指与人相处和善。出处:汉·陆贾《新语·辨惑》:“无忤逆之言,无不合之义。”
- 2 即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
- 就用那个人对付别人的办法返回来对付那个人自己。出处:宋·朱熹《中庸集注》第十三章:“故君子之治人也,即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。”语法:即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作宾语、分句;指以牙还牙。示例:况这班奸党,不知屈害多少忠良,即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,极是快心之事。(清 陈忱《水浒后传》第二十二回)
- 3 为蛇若何
- 虺:小蛇;催:毁灭;若何:奈何,怎么办。小蛇不打死,成了大蛇怎吗办?原来比喻要趁敌人弱小时,就把它消灭。后也泛指坏人要及早除掉。 出自:《国语·吴语》:“吴王将许越成,申胥谏曰:‘为虺弗摧,为蛇若何?’“
- 4 路人皆知
- 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。出处:晋 习凿齿《汉晋春秋》:“司马昭之心,路人所知也。吾不能坐受废辱,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。”语法:路人皆知主谓式;作宾语、定语;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。示例:季羡林《悼念邓广铭先生》:“也能知道蒋介石之心是路人皆知。”
- 5 啮血为盟
- 指咬臂出血,发誓定盟,以示坚决。出处:揆郑《哀政闻社员》:“杨度初时,倡言排满,与黄兴、刘揆一啮血为盟,图为刺客,将赫然革命之健者。”语法:啮血为盟作谓语、定语;指结盟。
- 6 天人路隔
- 上天和人世无路相通。比喻亲友被隔绝,无法相会出处: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九卷:“直到得干戈平静,仙客入京来访,不匡刘尚书被人诬陷,家小配入掖庭,从此天人路隔,永无相会之日了。”语法:天人路隔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。
- 7 郢人斵垩
- 同“ 郢匠揮斤 ”。元 刘敏中 《最高楼》词:“ 郢 人斵堊元無迹,仙家種玉不論畦。”
- 8 铸剑为犁
- 销熔武器以制造务农器具。出处:三国 魏 王肃《孔子家语 致思》:“铸剑戟以为农器,放牛马于原薮,室家无离旷之思,千岁无战斗之患。”语法:铸剑为犁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。
- 9 移祸于人
- 把祸害转嫁到别人身上出处:清·无名氏《刘公案》第21回:“移祸于人,此井又是官井,真真的这个囚徒行事古怪!”语法:移祸于人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转嫁给别人。
- 10 止谤莫如自修
- 止:停止,平息;谤:指责。要阻止别人毁谤,最好的方法是修身出处: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王昶传》:“谚曰:‘救寒莫如重裘,止谤莫如自修。’斯言信矣。”语法:止谤莫如自修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
- 11 知足常乐
- 知道满足;就总是快乐。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、地位等。出处: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:“祸莫大于不知足,咎莫大于欲得,故知足之足常足矣。语法:知足常乐连动式;作谓语、宾语;含褒义。示例:一个快乐主义者首先得有知足的修养,就是古训所谓‘知足常乐’。王西彦《古屋》第一部
- 12 袭人故智
- 袭:因袭,套用。智:指计算。套用别人使用过的计策。
- 13 步步为营
- 步:古时五尺为步;步步:表示距离近;营:军事营垒。军队每前进一步就设下一道营垒。比喻行动谨慎;防备严密。现常用来比喻行动、做事谨慎;稳扎稳打。出处: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71回:“可激劝士卒,拔寨前进,步步为营,诱渊来战而擒之。”语法:步步为营动宾式;作谓语、宾语;比喻做事谨慎。示例:可激劝士卒,拔寨前进,步步为营,诱渊来战而擒之:此乃“反客为主”之法。(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七十一回)
- 14 橘化为枳
- 比喻人由于环境的影响而变坏。出处:春秋 齐 晏婴《晏子春秋 杂下十》:“婴闻之,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,叶徒相似,其实味不同。所以然者何?水土异也。”语法:橘化为枳主谓式;作宾语;比喻人由于环境的影响而变坏。示例:你知道“橘化为枳”的道理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