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浄寂灭简介
清浄寂灭的意思
解释:
指道教的清净无为与佛家的涅槃寂灭之说。 唐 韩愈 《原道》:“今其法曰:必棄而君臣,去而父子,禁而相生養之道,以求其所謂清浄寂滅者。” 清 王士禛 《池北偶谈·谈艺七·屏山诗禅》:“時接佛老之徒,聞其所謂清浄寂滅者,而心悦之。”
清浄寂灭相关词语
- 1 清歌曼舞
- 清亮的歌声,柔美的舞蹈。出处:瞿秋白《乱弹·代序》:“‘乾嘉以降’不久,昆曲的清歌曼舞的绮梦,给红巾长毛的‘叛贼’揭乱了。”语法:清歌曼舞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欢娱。
- 2 词清讼简
- 词讼清简。谓狱讼稀少,政事清闲。出处:明·范受益《寻亲记·发配》:“词清讼简,陶情诗与酒。帘垂清昼,唐民得自由。”语法:词清讼简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政治等。示例:莅任半年,治得那一府物阜民安,词清讼简。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十
- 3 朗月清风
- 明朗的月色,清新的和风。出处:唐·王勃《秋日游莲池序》:“琳琅触目,朗月清风。”语法:朗月清风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风景描写。示例: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48回:“桃花流水杳然去,朗月清风到处游。”
- 4 风轻云浄
- 形容天气晴好。同“風輕雲淡”。
- 5 彻底澄清
- 彻底:水清见底;澄清:明净。形容非常廉洁清白。指彻底清查,毫无保留出处:《北史·宋世良传》:“府君非惟善政,清亦彻底。”语法:彻底澄清作谓语;用于调查等。示例:清·无垢道人《八仙全传》第四回:“飞龙心中益发彻底澄清。”
- 6 揽辔澄清
- 揽辔:拉住马缰。澄清:平治天下。表示刷新政治,澄清天下的抱负。也比喻人在负责一件工作之始,即立志要刷新这件工作,把它做好出处: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党锢传 范滂》:“滂登车揽辔,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。”语法:揽辔澄清联合式;作谓语;。示例:经理上任即大展抱负,慨然有揽辔澄清之志。
- 7 扬清抑浊
- 犹扬清激浊。出处:《梁书·武帝纪》:“公扬清抑浊,官方有序,多士聿兴。”语法:扬清抑浊作谓语、定语;指扬善斥恶。
- 8 两袖清风
- 原指两袖迎风而起;飘飘扬扬的姿态。后比喻做官的时候;十分清廉;除 衣袖中的清风之外;别无所有。现也指清贫;没有财产。也作“清风两袖”。出处:元 魏初《送杨季梅》诗:“父亲零落鬓如丝,两袖清风一束诗。”语法:两袖清风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。示例:他一生为官两袖清风,深受群众爱戴。
- 9 清规戒律
- 原指佛教徒所遵守的规则和戒条。现比喻束缚人的繁琐不合理的规章制度。出处:《释门正统》:“元和九百丈怀海禅师,始立天下禅林规式,谓之清规。”语法:清规戒律联合式;作主语、宾语;含贬义。示例:老先生清规戒律很多,学生们都很怕他。
- 10 河清社鸣
- 《文选·李康〈运命论〉》:“夫黄河清而圣人生,里社鸣而圣人出。”刘良注:“里社,神祠也。”后以“河清社鸣”为太平祥瑞的象征。出处:《文选·李康〈运命论〉》:“夫黄河清而圣人生,里社鸣而圣人出。”刘良注:“里社,神祠也。”语法:河清社鸣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示例:河清社鸣,千载启兴王之道;天长地久,万邦倾祝圣之心。宋·王禹偁《缴连寿宁节功德疏表》
- 11 湮灭无闻
- 名声被埋没,没人知道出处:《晋书·羊祜传》:“自有宇宙,便有此山。由来贤达胜士,登此望远,如我与卿者多矣!皆湮灭无闻,使人悲伤。”语法:湮灭无闻作谓语、定语;指默默无闻。
- 12 寂然无声
- 寂静没有声音。出处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1卷:“这些和尚是山野的人,收了这残盘剩饭,必然聚吃一番,不然,也要收拾家火,为何寂然无声?”语法:寂然无声偏正式;作状语;形容非常安静。示例:深夜,街上寂然无声,漆黑一片。
- 13 海宴河清
- 沧海波平,黄河水清。形容国内安定,天下太平出处:五代·欧阳熙《龙寿院光化大师碑铭》:“旋闻海宴河清,远播民舒物泰。”语法:海宴河清作谓语;指天下太平。示例:现在就是海宴河清的时候,我们得好好珍惜今天的安定局面
- 14 清原正本
- 清理水的源头,扶正树的根。比喻从根本解决问题出处: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刑法志》:“岂宜惟思所以清原正本之论,删定律令。”语法:清原正本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