逖听遐视简介
逖听遐视的意思
解释:
谓视听范围很远很广。
出处:
《新唐书·选举志下》:“圣主明目达聪,逖听遐视,罪其私冒不慎举者,小加谴责,大正刑典,责成授任,谁敢不勉?”
语法:
逖听遐视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
逖听遐视相关词语
- 1 遐迩闻明
- 遐:远。迩:近
- 2 遐方绝壤
- 见“遐方绝域”。出处:宋·陆游《上殿札子》:“庆历,皇佑之盛,复见于今,虽遐方绝壤,皆当梯航而至矣。”语法:遐方绝壤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
- 3 闭目塞听
- 塞:堵塞。闭上眼睛不看;堵住耳朵不听。形容对外界事物全不了解。出处:东汉 王充《论衡 自纪》:“闭明塞聪,爱精自保。”语法:闭目塞听联合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形容与外界隔绝,对事情脱离实。示例:一个闭目塞听、同客观外界根本绝缘的人,是无所谓认识的。(毛泽东《实践论》)
- 4 怒目而视
- 怒目:瞪着发怒的眼睛;视:看。非常愤怒地瞪着双眼看。出处: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:“林冲、杨志怒目而视,有欲要发作之色。”语法:怒目而视主谓式;作谓语;表示强烈不满。示例:他们俩都是小心眼之人,刚才因为一点点小事就大吵起来,竟达到怒目而视的程度。
- 5 不堪视听
- 堪:可,能。言辞污秽,行为卑劣,不能看与听出处:严复《论中国之阻力与离心力》:“其菲薄揶揄,不堪视听。”语法:不堪视听作谓语、定语;指人的言行等。
- 6 听微决疑
- 微:隐微。注意细微的情节,解决疑难的问题。形容思想缜密,善于通过听察解决疑难出处:《鹖冠子·天则》:“圣王者有听微决疑之道,能屏谗权实。”语法:听微决疑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示例: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循吏列传》:“公以臣能听微决疑,故使为理。今过听杀人,罪当死。”
- 7 目不斜视
- 眼睛不往旁边看。形容目光庄重;神情严肃。出处: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:“都是目不斜视,俯首而行。”语法:目不斜视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含褒义。示例:在些在走过以后,还要扭头看一看,但改霞目不斜视。柳青《创业史》第一部第六章
- 8 计行言听
- 行其计,听其言。形容十分信任。出处:《金史·术虎高琪传》:“高琪止欲以重兵屯驻南京以自固,州郡残破不复恤也。宣宗惑之,计行言听,终以自毙。”语法:计行言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处事。
- 9 遐思遥爱
- 遐:远。作远处思念与爱慕。形容爱慕的深切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35回:“名唤傅秋芳,也是个琼闺秀玉,常听人说,才貌俱全,虽自未亲睹,然遐思遥爱之心,十分诚敬。”语法:遐思遥爱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
- 10 道听涂说
- 从道路上听到,在道路上传说。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。出处:《论语·阳货》:“子曰:‘道听而涂说,德之弃也。’”语法:道听涂说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传闻。示例:小说家者流,盖出于稗官,街谈巷语,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
- 11 显处视月
- 比喻治学泛览而不精。
- 12 十目所视,十手所指
- 指个人的言论行动总是在群众的监督之下,不允许做坏事,做了也不可能隐瞒。出处:西汉戴圣《礼记 大学》:“十目所视,十手所指,其严乎。”语法:十目所视,十手所指复句式;作分句;含褒义。示例:朱自清《你我》:“虽然十目所视,十手所指,视他们的,管不着。”
- 13 偏听偏言
- 偏:只注重一方面。只听信一方面,指处理问题态度不公正,方法不妥当出处:汉 王符《潜夫论 明暗》:“君之所以明者,兼听也;其所以暗者,偏信也。”语法:偏听偏言联合式;作谓语、宾语;含贬义。
- 14 枭视狼顾
- 如枭盯视,如狼频顾。形容行动警惕,有所畏忌。出处:战国·卫·吴起《吴子·励士》:“今使一死贼伏于旷野,千人追之,莫不枭视狼顾,何者?恐其暴起而害己也。”语法:枭视狼顾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