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心如面简介
人心如面的意思
解释:
心:指思想、感情等。指每个人的思想也象每个人的面貌一样,各不相同。
出处:
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人心之不同,如其面焉,吾岂敢谓子面如吾面乎?”
语法:
人心如面作宾语、定语;指个人心思不同。
成语故事
- 春秋时,郑国的执政者子皮,想任用尹何担任大夫,当时有很多人认为尹何太年轻而且从来没做过官,大家都怕他能力不够。可是子皮却不以为然,他说:“他的诚实很令人欣赏,相信他绝对不会辜负我对他的期望,而且现在正是给他学习的好机会。”子皮的另一位大臣子产从容地回答:“大王您想培养年轻人当然是件好事,可是这样做反而会害了他。就像叫一个不会用刀的人去切肉,他反而会剁伤自己的手。治理国家也是一样,如果让尹何在正式当大夫之前能够多加学习,那么,在他从事工作的时候一定会井井有条,否则将会为国家带来想不到的损失。”子皮听了子产的一番话后,恍然大悟地说:“你说的非常道理,以后每件大事我都要事先听听你的意见,才不会犯下大错。”没想到谦虚的子产却摇头说:“人的想法就像每个人的外貌一样,各不相同,我的意见只能做为参考罢了!”
英语翻译
- 英语:
individual thinking is as varied as individual looks
- 其他:
<拉>Quot homines, tot sententiae.
人心如面相关词语
- 1 刺心切骨
- 见“刺心刻骨”。出处:明·于晃《乞恩疏》:“古今人臣于忠,未有如臣父之惨烈也。臣之痛愤,刺心切骨,何时可已!”语法:刺心切骨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人的内心。示例:冰心《寄小读者》:“他们的是非,往往和我们的颠倒。往往我们所以为刺心切骨的,他们却雍容谈笑的不理。”
- 2 安心恬荡
- 心情平静,不求名利出处:《文选·张华·励志诗》
- 3 心劳意攘
- 犹心慌意乱。出处:元·刘庭信《端正好·金钱问卜》:“一见了神魂飘荡,不由我心劳意攘。”语法:心劳意攘作谓语、状语;用于书面语。示例:明·罗贯中《风云会》第三折:“忧的是百姓苦,向御榻心劳意攘。”
- 4 铁面无私
- 形容公正严明;不讲情面。铁面:比喻刚直无私。出处: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45回:“我想必得你去作个‘监社御史’,铁面无私才好。”语法:铁面无私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含褒义。示例:咱队的会计可算得上铁面无私,不合乎制度的事凭谁来也休想得到通融。
- 5 避人眼目
- 见“避人耳目”。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九回:“每日一入学中,四处各坐,却八目勾留,或设言托意,或咏桑寓柳,遥以心照,却外面自为避人眼目。”语法:避人眼目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隐秘的事情。示例:在秋谷想起来,不过少年好事,喜欢闹玩意儿,要看看他箱内倒底装的什么,要这样的避人眼目,原不是什么歹心。清·张春帆《九尾龟》第二十回
- 6 发短心长
- 发短:指年老;心长:智谋深。头发稀少,心计很多。形容年老而智谋高。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三年》:“彼其发短,而心甚长,其或寝处我矣。”语法:发短心长联合式;作补语、定语;形容年老而智谋高。示例:清·陈维菘《沁园春》词:“公真误,叹臣今已老,发短心长。”
- 7 我不犯人
- 人家不侵犯我,我也不侵犯人家。出处:《论政策》:“对于国民党军队,应继续采取人不犯我,我不犯人的政策,尽量地发展交朋友的工作。”
- 8 枯脑焦心
- 谓竭尽心力。出处:《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·》:“是留东同人枯脑焦心日夜经营者也。”语法:枯脑焦心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比喻句。
- 9 区区此心
- 区区:微小,微薄。常作用谦词。用来形容微不足道的一点心意或想法。亦作“区区之心”。出处: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14回:“况区区此心,不为诸公所谅乎?”语法:区区此心作主语、宾语;用于观点或心意。
- 10 人赃俱获
- 人:犯人;赃:赃物、赃款。嫌犯与不正当取得的财物同时被捕获。
- 11 忧心如薰
- 薰:同“熏”。忧虑的心情就像被火熏烤一样。形容十分焦虑出处:《诗经·大雅·云汉》:“旱魃为虐,如炎如焚,我心惮暑,忧心如薰。”语法:忧心如薰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书面语。示例:唐·杨炯《为梓州官属祭陆疵县文》:“夫万里之别,犹使饮泪成血,思德音之断绝;况百年之分,能不忧心如薰,想公子兮氛氲。”
- 12 状貌不及中人
- 壮貌:容貌;中人:一般人。容貌不如普通人出处: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游侠列传》:“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,言语不足采者。”语法:状貌不及中人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
- 13 天有不测风云,人有旦夕祸福
- 不测:料想不到。比喻有些灾祸的发生,事先是无法预料的。出处:元·无名氏《合同文字》第四折:“天有不测风云,人有旦夕祸福,那厮恰才无病。怎生下在牢里便有病?张千,你再去看来。”语法:天有不测风云,人有旦夕祸福作宾语、分句;用于劝诫人。示例:梁斌《红旗谱》第一卷:“可也别太高兴了,天有不测风云,人有旦夕祸福啊!”
- 14 手不应心
- 犹言力不从心。出处: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三十二卷:“日往月来,不觉一年有余,李公子囊箧渐渐空虚,手不应心,妈妈也就怠慢了。”语法:手不应心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。示例:可惜才不逮意,手不应心,于是急切中连“简明”、“清晰”、“条理”等一切散文底基本条件都置诸脑后了。沈从文《艺术教育·滥用名词的商榷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