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留余地简介
不留余地的意思
解释:
说话、办事走极端;没有可以回旋的余地。
出处:
清 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》第11卷:“此狐眼光如镜,然词锋太利,未免不留余地矣。”
语法:
不留余地动宾式;作谓语、补语;含贬义,用于做事不考虑回旋的空间。
示例:
(1)这个人做事太绝,一点也不留余地。(2)这项规定非常严格,一点儿也不留余地。
成语造句
- 1.如果有天我死了,你就不留余地地忘掉我。
- 2.这不留余地,只用扣帽子、打棍子的办法来解决人的思想问题,结局你就可想而知了。
- 3.这个人做事太绝,一点也不留余地。
- 4.你做事太绝了,一点也不留余地。
- 5.你的攻击实在不留余地!刚才真是苦战。
- 6.在争论这问题上不留余地。
英语翻译
- 英语:
leave no ground
- 日语:
余地(よち)を残さない
不留余地相关词语
- 1 道不举遗
- 同“道不拾遗”。出处:《新唐书·阚祾传》:“部兵皆群盗,横相侵牟,祾案罪杀之,虽亲故无脱者,至道不举遗。”语法:道不举遗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好的社会风气。示例:至上元间,国人推女子为王,号悉莫,威令整肃,道不举遗。明·罗曰褧《咸宾录·南夷志一·爪哇》
- 2 饔飱不给
- 饔飱不给,yōng sūn bù gěi,一日三餐不能自给。形容穷苦。
- 3 赏罚不当
- 当:相称。奖赏与惩罚同功过不相当出处:汉·贾谊《新书·过秦中》:“繁刑严诛,吏治刻深,赏罚不当,赋敛无度。”语法:赏罚不当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用于处事。示例:蔡东藩《五代史演义》第50回:“现在朝无贤臣,军无良将,忠佞无别,赏罚不当。”
- 4 一毫不染
- 犹一尘不染。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赠郡伯古愚邵公报政序》:“即其可名状者言之,则本之一毫不染之真,而加之百折不移之守。”语法:一毫不染作谓语、定语;指一尘不染。
- 5 扫地无遗
- 见“扫地无余”。出处:《晋书·惠帝纪》:“魏晋已来之积扫地无遗矣。”语法:扫地无遗作谓语、定语;指清扫干净。示例:宋·司马光《论复置丰州札子》:“庆历初,拓跋元昊攻陷州城,州民及三寨蕃族,尽为所虏,扫地无遗。”
- 6 不以为奇
- 并不觉得奇怪。表示这是见惯了的。出处: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3回:“而且老太太时常提问案件,大家亦都见惯,不以为奇。”语法:不以为奇动宾式;作谓语;指不认为是奇特的事物。示例:而且老太太时常提问案件,大家亦都见惯,不以为奇。(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二十三回)
- 7 死且不朽
- 犹言至死不忘。出处: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成公三年》:“以君之灵,累臣得归骨于晋,寡君之以为戮,死且不朽。”语法:死且不朽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示例: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22回:“乞念先君一脉,愿留性命,长为匹夫,死且不朽!”
- 8 面和意不和
- 意:心意。表面上很和气,心里却有矛盾出处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八卷:“为此两下面和意不和。”语法:面和意不和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人际关系。
- 9 一钱不值
- 一个铜钱都不值。比喻毫无价值。出处: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》:“生平毁程不识不直一钱,今日长者为寿,乃效女儿咕嗫耳语。”语法:一钱不值主谓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贬义。示例:其中更生出无数谣言,添了无数假话,竟把个瞿耐庵说得一钱不值,恨不得早叫这个瘟官离任才好。(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四十回)
- 10 冤仇可解不可结
- 佛教主张结下冤仇的双方最好是化解冤仇,不要结仇不放出处: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14章:“目前应该全力都对付官军,不应让屁股后出了乱子。冤仇可解不可结,何况咱们同本地各县的大小杆子素来无冤无仇。”语法:冤仇可解不可结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;用于劝诫人。
- 11 路见不平,拔剑相助
- 在路上遇见不平的事,就挺身而出干涉,为受欺的一方打抱不平。形容人见义勇为出处:明·洪楩《杨温拦路虎传》:“今见将军,乃是我恩人,却在此被劫,自当效力相助!路见不平,拔剑相助。”语法:路见不平,拔剑相助作主语、谓语、分句;指见义勇为。示例:路见不平,拔剑相助,这是很正常的事
- 12 心不由己
- 不出于自己的本意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72回:“那彩霞之母,满心纵不愿意,见凤姐自和她说,何等体面,便心不由己的满口应了出去。”语法:心不由己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不由自主。示例:我一时心不由己,便答应了下来
- 13 遗芳余烈
- 比喻前人留下的盛德美名和功烈业绩。出处:南朝 宋 傅亮《为宋公修楚元王墓教》:“遗芳余烈,奋乎百世。”语法:遗芳余烈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示例:学古训以道积阙躬,招俊乂以列庶位,对扬天子之命,亦足袭说遗芳余烈,报陛下矣。元 姚燧《李平章画像序》
- 14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
- 人的内心世界各不相同出处: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