部众读音
部众的意思
词语解释:
指部下兵众;部族兵众。
指部族的人众。
指部族的人众。
引证解释
⒈ 指部下兵众;部族兵众。
引《三国志·吴志·吴范传》:“备部众离落,死亡且半。”
《周书·异域传上·獠》:“军吏等曰:‘此獠旅拒日久,部众甚彊。讨之者皆四面攻之,以分其势。’”
《资治通鉴·梁元帝承圣三年》:“上以琳部众强盛,又得众心,故欲远之。”
⒉ 指部族的人众。
引《宋书·索虏传》:“﹝芮芮﹞僭称大号,部众殷强,岁时遣使诣京师,与中国亢礼。”
范文澜蔡美彪等《中国通史》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:“早在战国初年, 秦献公出兵攻掠羌地,酋长卬避秦兵,率部众向南方迁徙,与青海诸羌隔绝。”
国语词典
部属、随从。
词语翻译
网络解释
部众
部众相关词语
- 1 部咨
- 部颁的公文。 清 恽敬 《都昌元将军庙碑铭》:“公用古碑法,勒部咨於石。 敬 与 都昌 知县 陈君煦 交,过 左蠡 ,为碑文。”
- 2 部费
- 部费是一个汉语词语,读音是bù fèi,是指清时官员任实缺时,向吏部人员贿赂的运动款项。
- 3 部吏
- 部吏( bù lì)意思是古时城中小吏,约相当于里正。
- 4 部送
- 《唐律·职制·奉使部送雇寄人》:“诸奉使有所部送,而雇人寄人者,杖一百。” 长孙无忌 等疏议:“谓差为纲典,部送官物及囚徒、畜产之属。” 宋 苏轼 《徐州上皇帝书》:“盖自近岁以来,部送罪人配军者,皆不使役人,而使禁军;军士当部送者,受牒即行。”《宋史·瀛国公纪》:“ 会稽县 尉 郑虎臣 部送 似道 之贬所,至 漳州 杀之。”
- 5 部委
- 部委(all ministries and commissions),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下属的各部和各委员会。
- 6 部帖
- 官署发给盐商的运盐执照。又称引票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四五回:“有部帖的盐商,叫做‘根窝’。有根窝的,每盐一引,他要抽银一两,运脚公用。”
- 7 部握
- 统管,掌握。 前蜀 杜光庭 《刁子赵太尉阳平化醮词》:“总领戎伍,慙无 韩 白 之功;部握鱼符,愧乏 龚 黄 之政。”
- 8 部下
- 语出《三国志·魏志·司马芝传》:“自黄初以来,听诸典农治生,各为部下之计,诚非国家大体所宜也。”
- 9 部守
- 谓掌闭城门,负责守卫。《史记·田叔列传褚少孙论》:“是时 武帝 在 甘泉 ,使御史大夫 暴君 下责丞相‘何为纵太子’,丞相对言:‘使司直部守城门,而开太子。’”
- 10 部率
- 统率。《魏书·皮喜传》:“前敕卿等,部率兵将, 骆谷 筑城,虽有一时之勤,终致永延之固。”
- 11 部凭
- 吏部发给官吏到任的文凭。 清 黄六鸿 《福惠全书·莅任·缴凭》:“上任之日,即将部凭照例申缴该衙门,转申布政司。”
- 12 部款
- 清 代称中央各部所掌握的银款。 陈夔龙 《梦蕉亭杂记》卷一:“户部现驻 董 军,部款未能领出,自系实情。”
- 13 部照
- 部照,读音bù zhào,汉语词语,意为旧时中央各部发给的凭证。
- 14 部议
- 【释义】旧时指中央各部内的决定。《明熹宗实录卷之三十三》:“天启三年四月(二十九)戊子,礼科都给事中成明枢亦言宜勑该部,速议责问之檄,不失正罪之体。仍一面勑登抚(袁可立)以细讯属国之情,一面谕枢辅以详讨逆之举,诏付部议。” 清 陈康祺 《郎潜纪闻》卷二:“ 孙文定公 嘉淦 管理国子监时……令诸生於时艺外,各明一经、治一事,仿 宋 胡瑗 立经义治事斋例,俾为有用之学。部议从之。” 清 王韬 《补尩起废药痼议》:“今天下内事动持於部议,外事一由於吏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