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尘读音
法尘的意思
词语解释:
佛教语。六尘之一。意根所对之境,能产生意识。
引证解释
⒈ 佛教语。六尘之一。意根所对之境,能产生意识。
引《楞严经》卷一:“纵灭一切见闻觉知,内守幽閒,犹为法尘分别影事。”
《法苑珠林》卷八八:“意识独缘之境名曰法尘。”
宋苏轼《水陆法像赞·一切常住达摩耶众》:“以意为根,是谓法尘。”
宋洪迈《容斋五笔·八种经典》:“空法尘,依佛智,莫过於《般若波罗密多心经》。”
国语词典
词语翻译
网络解释
法尘
法尘相关词语
- 1 法蓝绒
- 示例:老舍 《二马》第三段八:“﹝ 保罗 ﹞上身穿着件天蓝的褂子,下边一条法兰绒的宽腿裤子。”
- 2 法侣
- 犹道友。
- 3 法眼
- 法眼,指敏锐、精深的眼力。
- 4 法喜
- 法喜,为佛教语,闻见﹑参悟佛法而产生的喜悦。也常常取她的引申意义修行达到一定的阶段必然产生的现象。在《拾遗记》中记载了有关法喜与隋炀帝的小故事
- 5 法向加速度
- 质点作曲线运动时所具有的沿轨道法线方向的加速度。其方向总是指向曲线凹的一方。它的大小反映了质点线速度方向的变化快慢。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质点只具有法向加速度。
- 6 法庭
- 目前有的专业律师、法官说成 “法厅”(玩笑说法,并非方言、俚语、约定俗成),法厅的说法是错误的。
- 7 法事
- 2 ) 指宗教的法会,称为法事,比如超度法事,放焰口蒙山法事,开光法事,等。
- 8 法莲
- 佛经《妙法莲华经》的省称,即《法华经》。
- 9 法藏
- 法藏法师(643年-712年),唐朝佛学高僧,华严体系实际构建者。又称贤首国师,华严宗三祖。
- 10 法正
- 建安二十四年(219年),刘备进位汉中王,封法正为尚书令、护军将军。次年,法正去世,终年四十五岁。法正之死令刘备十分感伤,连哭数日。被追谥为翼侯,是刘备时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。法正善于奇谋,被陈寿称赞为可比曹操帐下的程昱和郭嘉。《全三国文》辑录有其文一篇。
- 11 法典
- 法典(拉丁语:codex),指就某一现行的部门法进行编纂而制定的比较系统的立法文件。现行法系统化的表现形式之一。为了便于查阅、适用法律规范和消除法规存在的某些缺陷,需要对现行法规进行整理,使之系统化。法规系统化的方法有两种,即法典编纂和法规汇编。
- 12 法家
- 法家是战国时期平民的政治代言人,在政治上可谓是“独步天下”。强调“不别亲疏,不殊贵贱,一断于法”。法家思想作为一种主要派系,他们提出了至今仍然影响深远的以法治国的主张和观念,这就足以见得他们对法制的高度重视,以及把法律视为一种有利于社会统治的强制性工具,这些体现法制建设的思想,一直被沿用至今,成为中央集权者稳定社会动荡的主要统治手段。当代中国法律的诞生就是受到法家思想的影响,法家思想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、文化、道德方面的约束还是很强的,对现代法制的影响也很深远。
- 13 法语
- 法语的另一个意思是指讲说佛法之言。《维摩经·菩萨品》:“忆念我昔于兜术天上,为诸天人讲法语。”清周亮工《得高座传公书讣音与俱至》诗:“法语留高座,灵光烱夜台。”
- 14 法院
-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代表国家独立行使审判权,不受任何行政机关、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