拔本塞源简介
拔本塞源的意思
解释:
本:根本,根源。拔起树根,塞住水源。比喻防患除害要从根本上打主意。
出处:
《晋书 慕容垂载记》:“将军欲裂冠毁冕,拔本塞源者,自可任将军兵势,何复多云。”
语法:
拔本塞源作谓语、定语;指人的行为。
示例:
这也是个好办法,而且简单易行,不过还不是拔本塞源之计。(郭沫若《郑成功》第五章)
成语造句
- 1.古语说“拔本塞源”,如果争抢状元背后的意识、利益、规则等基础岿然不动,社会舆论又如何能撼动?最多,是成了臭豆腐——闻着臭,吃着香。
- 2.中国近代思潮有一种激进化的走向,难以接受偏向保守、一点一滴改革的政治思想,反而是倾向于“拔本塞源”的转化型、革命的政治主张。
- 3.尔朱狂狡,行路所见,裂冠毁冕,拔本塞源,邙山之会,搢绅何罪,兼杀主立君,不脱旬朔,天下思乱,十室而九。
- 4.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,今欲拔本塞源,非痛加铲除不可!
- 5.元颢受制梁国,称兵本朝,拔本塞源,以资仇敌,贼臣乱子,旷代少俦!何但大王家事,所宜切齿。
- 6.裂冠毁冕拔本塞源”,虽然也是退休的一种方式,但传出去不大光彩,因此现阶段的主要任务除了遴选接班人就是维稳。
英语翻译
- 英语:
abandon sources
拔本塞源相关词语
- 1 举鼎拔山
- 能将大鼎举起,能将高山拔动。比喻力大气壮。出处:明·张四维《双烈记·虏骄》:“王基霸业今朝定,举鼎拔山盖世强。”语法:举鼎拔山作定语、宾语;指力大气壮。示例:执锐披坚领大兵,排兵布阵任非轻,身怀举鼎拔山力,独占东吴数百城。(明 无名氏《衣锦还乡》第一折)
- 2 拔山举鼎
- 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。出处:《秦并六国平话》卷下:“籍是时年方二十四,力敌万夫,有拔山举鼎之威。”语法:拔山举鼎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力气大。示例:一个人被鸦片束缚住了,任你是拔山举鼎的英雄,铜浇铁铸的罗汉,只要烟瘾一发,顿时骨软精酥,连一些气力都没有。《黑籍冤魂》第一回
- 3 赭衣塞路
- 穿囚服的人挤满了道路。形容罪犯很多。出处:《汉书·刑法志》:“而奸邪并生,赭衣塞路。”语法:赭衣塞路作宾语、定语;指社会不稳。示例:昔商俗未移,民散久矣,婴网陷辟,日夜相寻,若悉加正法,则赭衣塞路。(《梁书 武帝纪中》)
- 4 推究根源
- 推究:推求论究。推求根本,论究来源出处:《北史·苏绰传》:“欲使察狱之官,精心悉意,推究根源。”语法:推究根源作谓语、定语;指勇于探索。
- 5 塞上江南
- 见“塞北江南”。出处:叶圣陶《坝上一天》:“我们这一回参观访问,常常听见‘塞上江南’的说法,常常看见‘塞上江南’的字样。”语法:塞上江南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北方的地方。
- 6 蚀本生意
- 赔本的买卖出处:毛泽东《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》:“如果有什么蠢人,不知此理,拒绝睡觉,他明天就没有精神了,这是蚀本生意。”语法:蚀本生意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商业等。示例:陆文夫《文学小道上的今昔》:“因为出版社也不能老做蚀本生意。”
- 7 溯流追源
- 犹溯流穷源。出处:《诗刊》1978年第1期:“觉得这封信,含蕴深厚,溯流追源,就得考虑整个诗歌的历史。”语法:溯流追源作谓语、定语;多用于比喻句。
- 8 忘本负义
- 忘记原来的情况,违背了情义出处:《汉书·张敞传》
- 9 蔽聪塞明
- 蔽:遮;聪:听觉灵敏;明:香得清楚。掩住耳朵,挡住眼睛。比喻对客观事物不闻不问。出处:鲁迅《且介亭杂文 病后杂谈》:“二是对于现实要‘蔽聪塞明’,麻木冷静,不受感触。”语法:蔽聪塞明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指人的处世态度。示例:二、是对于现实要“蔽聪塞明”,麻木冷静,不受感触,先由努力,后成自然。(鲁迅《且介亭杂文 病后杂谈》)
- 10 拔赵易汉
- 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、胜利之典。出处:见“拔赵帜易汉帜”。语法:拔赵易汉作谓语、定语;指战胜对方。示例:所以他们的组织专争取同伍的人,埋头苦干,意欲将新军中除满人与官长外,全体运动成熟,一举而拔赵易汉。杨玉如《辛亥革命先著记》
- 11 出羣拔萃
- 拔:超出;类:同类;萃:原为草丛生的样子,引伸为聚集。超出同类之上。多指人的品德才能。出处: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出于其类,拔乎其萃,自生民以来,未有盛于孔子也。”示例:而在那海一样的人民当中,到处都有出类拔萃的劳动英雄,这些英雄本身就是人民当中开出的鲜艳花朵。 ★杨朔《迎春词》
- 12 返本朝元
- 犹言返本还源。出处:元·无名氏《玩江亭》第一折:“便着铁拐李岳直至下方,度脱此二人,走一朝去,还归正道,返本朝元。”语法:返本朝元作谓语、宾语;指回复正道。
- 13 豺狼塞路
- 豺狼:两种凶狠的野兽;塞:堵塞。比喻坏人当权出处:《北史·隋本纪》:“一人失德,四海土崩,群盗蜂起,豺狼塞路,南巢遂往,流彘不归。”语法:豺狼塞路作宾语、定语;比喻坏人当权得势。
- 14 裂冠毁冕,拔本塞源
- 冕:古代王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;本:树根。原比喻诸侯背弃礼法,侵犯天子的直接领地。后用作臣下推翻国君,夺取王位的代称。出处:《左传·昭公九年》:“伯父若裂冠毁冕,拔本塞源,专弃谋主,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?”语法:裂冠毁冕,拔本塞源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示例:桂阳负众,轻问九鼎,裂冠毁冕,拔本塞源。(《南齐书 高帝记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