忘本负义简介
忘本负义的意思
解释:
忘记原来的情况,违背了情义
出处:
《汉书·张敞传》
忘本负义相关词语
- 1 半面不忘
- 半面:见过面。见过面就不遗忘。形容记忆力极强出处:《北齐书 杨愔传》:“其聪记强识,半面不忘。”语法:半面不忘作谓语;形容记忆力极强。
- 2 忘餐废寝
- 见“忘寝废食”。出处: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四本第一折:“忘餐废寝舒心害,若不是真心耐,志诚捱,怎能勾这相思苦尽甘来。”语法:忘餐废寝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形容人刻苦努力。示例:则问那黄昏白昼,两般儿忘餐废寝几时休?元·关汉卿《窦娥冤》第一折
- 3 上天不负苦心人
- 负:亏欠,辜负。上天不会亏待苦心经营的人。形容埋头苦干的人最后会成功的出处: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一回:“虽然多辛苦了几次如今却高高中了个第三,可谓上天不负苦心人,文章自有定论。”语法:上天不负苦心人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口语。示例:曹禺《日出》第二幕:“不过我当初想,上天不负苦心人,苦干也许能补救我这个缺点。”
- 4 返本朝元
- 犹言返本还源。出处:元·无名氏《玩江亭》第一折:“便着铁拐李岳直至下方,度脱此二人,走一朝去,还归正道,返本朝元。”语法:返本朝元作谓语、宾语;指回复正道。
- 5 感遇忘身
- 感遇:感激恩遇;忘身:愿舍身相报。旧时士大夫向皇帝谢恩,表示忠心的套话。出处:《晋书·庚亮传》:“且先帝谬顾,情同布衣,感今恩重命轻,遂感遇忘身。”语法:感遇忘身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表示忠心的套话。
- 6 降本流末
- 犹言舍本逐末。出处:明·何景明《序》:“人才则由实而虚,文教则由振而委,亡弗降本流末暌正趋弊者矣!”语法:降本流末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本末倒置。
- 7 花根本艳
- 1.谓花的艳丽自有其源,不待外求。比喻人出身于名门世家。 2.见“花根本艷”。
- 8 辜恩负义
- 忘恩负义出处:元 柯丹邱《荆钗记 觅真》:“畜生反面目,太心毒;辜恩负义难容恕,真堪恶。”语法:辜恩负义作谓语、定语;指忘恩负义。示例:我不想背上辜恩负义的罪名
- 9 过目不忘
- 看过一遍就不会忘记;形容记忆力强;也形容给人的印象深刻。出处:《晋书 苻融载记》:“耳闻则诵,过目不忘,时人拟之王粲。”语法:过目不忘连动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。示例:公过目不忘,真天下奇才也!(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六十回)
- 10 义正词严
- 义:道理。词:言辞。道理正当公允,严肃的措词。亦作“义正辞严”、“辞严义正”、“辞严意正”、“词严理正”、“正义严辞”。出处:明·胡应麟《少室山房笔丛·丹铅新录四》:“子玄之论,义正词严,圣人复起,弗能易矣。”语法:义正词严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坚持正义。示例:本大臣、本部堂声罪致讨,义正词严,断断不能再缓矣。清·林则徐《会谕同知再行谕饬义律缴土交凶稿》
- 11 道同义合
- 犹言道合志同。出处:清·李渔《蜃中楼·婚诺》:“他第三个兄弟钱塘君与我道同义合,相得甚欢。”语法:道同义合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志趣相投的人。示例:他有几个道同义合的朋友
- 12 绝仁弃义
- 绝、弃:放弃。指放弃世俗倡导的仁义,回复到人的本性。这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。出处:《老子》第十九章:“绝圣弃智,民利百倍,绝仁弃义,民复孝德。”语法:绝仁弃义作宾语、定语;指无为而治。
- 13 负郭穷巷
- 负郭:背靠外城;穷巷:僻巷。比喻居处偏僻,出身穷困出处: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陈丞相世家》:“至其家,家乃负郭穷巷。”语法:负郭穷巷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人的出身。
- 14 日旰忘食
- 天色已晚仍顾不上吃饭。形容专心致志,勤勉不懈。出处:《后汉书·儒林传上·尹敏》:“与班彪亲善,每相遇,辄日旰忘食,夜分不寝。”语法:日旰忘食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处事等。示例:天子未明求衣,日旰忘食,犹恐万机不理,天下拥滞。《周书·乐运传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