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必有中简介
言必有中的意思
解释:
中:关键的地方。不说则已;一说就说到点子上。指说话很中肯。
出处:
先秦 孔子《论语 先进》:“子曰:‘夫人不言,言必有中。’”
语法:
言必有中主谓式;作分句;含褒义,形容说话中肯。
示例:
她这个人虽不是能言善辩,但言必有中。
成语造句
- 1.平常他不言不语,但一开口就言必有中。
- 2.她这个人虽不能言善辩,但言必有中。
- 3.小明的每次谈话都给人言必有中之感。
- 4.一语破的,一针见血,言必有中,入木三分,鞭辟入里。
- 5.顾君不说话,只要说了言必有中。
- 6.去年,“超女”比赛进程中,“湖南卫视舞美师”频频在赛事关键时刻出手,大曝所谓“黑幕”,并对于赛事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预测,此后事实证明他言必有中。
英语翻译
- 英语:
speak to the purpose
- 俄语:
кáждое слово бьёт в цель <редко да метко>
言必有中相关词语
- 1 一言中的
- 的:箭靶的中心。一句话正好射中箭靶。比喻一句话就说到关键的地方。出处:《中国现在记》第一回:“你做折子须要在此等地方着想,保管你一言中的,上头不能不准。”语法:一言中的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说话。示例:叶赫那拉·图鸿《乾隆皇帝》第一章:“我再三隐瞒,激忿之余,还是被他一言中的了。”
- 2 有三有俩
- 谓有富馀钱财。
- 3 忠言奇谋
- 谋:计谋。忠诚的进盲,出众的谋略出处: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王良传》:“友人不肯见,曰‘不有忠言奇谋而取大位,何其往来屑屑不惮烦也。’”语法:忠言奇谋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
- 4 举错必当
- 措施或举动得体、适当。
- 5 虽有小忿不废懿亲
- 即使有些小矛盾,仍然是至亲的亲人。懿亲,即至亲,也专指皇室宗亲。唐 赵璘 《因话录•角》:“ 卢子严 説,早年随其懿亲 郑常侍 东之 同游 宣州 、 当涂 。” 清 龚自珍 《寒月吟》:“我有平生交,外氏之懿亲。”出处:《左传•僖公二十四年》:“如是则兄弟虽有小忿,不废懿亲。”
- 6 另有洞天
- 另有一种新鲜的境界示例:岩洞中另有洞天的景色,引人入胜,不可言状。
- 7 巧言如流
- 巧言:虚伪的好话。虚假惑人的言辞像流水一样畅通。出处:《诗经·小雅·雨无正》:“巧言如流,俾躬处休。” 事例:听言者但喜其~,阿谀尊奉,不知如花如玉的一个美人,被他轻轻断送了。 ★清·陈忱《水浒后传》第十三回
- 8 事无不可对人言
- 言:说。没有什么事情不可以公开出处:《宋史·司马光传》:“平生所为,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。”语法:事无不可对人言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示例:刘少奇《论共产党员的修养》:“他无私心,‘事无不可对人言’。”
- 9 直言正谏
- 同“直言极谏”。出处: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:“寡人奉先君之宗庙,守社稷,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。”语法:直言正谏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用于处事。示例:其有直言正谏之士,敢决徇义之夫,二十五日,悉集华林东门,人别引见,共论得失。《北史·魏纪四·肃宗孝明帝》
- 10 一言兴邦
- 谓一句话可以兴国。出处:《论语·子路》:“一言而可以兴邦,有诸?”唐·刘禹鍚《唐故相国李公集纪》:“古所谓一言兴邦者,信哉!”语法:一言兴邦作宾语、定语;指关键人物的言语。示例:元礼首议太真、国忠辈,近乎一言兴邦,宜得此语。宋·许顗《许彦周诗话》
- 11 此处不留人,自有留人处
- 指这里不可居留,自会有可居留的地方。出处:《警世恒言 三现身包龙图断冤》:“先生道:‘若要奉承人,卦就不准了;若说实话,又惹人怪。此处不留人,自有留人处!”语法:此处不留人,自有留人处作宾语、分句;用于劝诫人。
- 12 金玉之言
- 金玉:黄金和美玉。象黄金美玉那样珍贵的话语。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。出处:元 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四本第三折:“小姐金玉之言,小生一一铭之肺腑。”语法:金玉之言作主语、宾语;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。示例:恩相金玉之言,某当终身佩铭。(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三十)
- 13 面有难色
- 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。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5回:“贾大少爷因为奎官之事,面有难色,尚未回答得出。”语法:面有难色作谓语、定语;指为难。示例:高阳《胡雪岩全传·烟消云散》:“不肯作此吃力不讨好,而且可能徒劳无功的事,因而面有难色。”
- 14 满纸空言
- 满纸都是废话。形容文章空洞,毫无内容。出处:张庸《章太炎先生问答》:“若二三文人,假一题目,互相研究,满纸空言,何以谓之扰乱治安?”语法:满纸空言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文章。示例:若二三文人,假一题目,互相研究,满纸空言,何以谓之扰乱治安?(张庸《章太炎先生问答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