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其一未知其二简介
知其一未知其二的意思
解释:
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,而不了解其他方面。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
出处:
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公知其一,未知其二。”
语法:
知其一未知其二作谓语、分句;指了解片面。
示例:
茅盾《创造》:“娴娴,你的话正象你的思想和行动:知其一未知其二。”
知其一未知其二的近反义词
- 近义词
- 知其一未睹其二
知其一未知其二相关词语
- 1 别无二致
- 别:分出。指区分不出两者的差别出处:郭沫若《海涛集 徐家埠》:“江西境内的风物,太平淡无奇了。这儿和长江沿岸所见到的别无二致。”语法:别无二致作谓语、定语;指完全相同。示例: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五卷第二章:“接着被拉进了这条与他们家乡别无二致的土山沟……”
- 2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
- 指不管闲事,事情越少越好。出处:清 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十二回:“现在国家正当多事之秋,那王公大臣只是恐怕耽处分,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弄得百事俱废,将来又是怎样个了局?”语法: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;指不想管事。示例:刘少奇《论共产党员的修养》:“采取‘得过且过’、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’、敷衍了事的态度。”
- 3 知时识务
- 务:事。能看清当时的大势并了解世事,不去违背出处: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36卷:“这是佛天面上好看的事,况我每知时识务,正该如此。”语法:知时识务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处事。
- 4 贫贱之知
- 见“贫贱之交”。出处: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宋弘传》:“(光武帝)谓弘曰:‘谚言贵易交,富易妻,人情乎?’弘曰:‘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,糟糠之妻不下堂。’”语法:贫贱之知作宾语;指知心朋友。
- 5 一腔热血
- 腔:身体中空的部分。全身的热血,指生命出处:明·吾丘瑞《运甓记·问卜决疑》:“胡骑猖狂,中原无主,一腔热血,无以自效。”语法:一腔热血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示例:梁启超《新罗马·楔子》:“老夫生当数百年前,抱此一腔热血,楚囚对泣。”
- 6 金玉其表
- 金玉:珍宝。比喻外表很华美,而里面一团糟语法:金玉其表作宾语、定语;比喻徒有其表。示例:我不喜欢他们那金玉其表的欺骗做法
- 7 用一当十
- 比喻以寡敌众。出处:宋 陈善《扪虱新活 张巡杀爱妾刘昌斩孤甥》:“君以孤城,用一当十,何以能守?”语法:用一当十作谓语、状语;用于处事。
- 8 彼一时,此一时
- 那是一个时候,现在又是一个时候。表示时间不同,情况有了变化。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下》:“彼一时,此一时也。五百年必有王者兴,其间必有名世者。”语法:彼一时,此一时复句式;作谓语、分句;形容时势不同,情况不同。示例:彼一时,此一时。他如今在天上,我得收拾门下,免死沟壑,便为万幸了,还敢妄言甚么。(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十二)
- 9 洞悉其奸
- 洞:洞察,洞悉;奸:奸伪。看清楚别人的阴谋诡计。形容观察能力强,看问题敏锐出处:明·沈德符《野获编·列朝·庙议献谄不用》:“甫出口,而上已洞悉其奸,斥逐不已。”语法:洞悉其奸作谓语、定语;指看问题敏锐。
- 10 苟延一息
- 苟延:苟且延续;息:喘息。指勉强维持生命出处: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槐西杂志》:“一则忍耻偷生,苟延一息,冀乐昌破镜,再得重圆。”语法:苟延一息作谓语、定语;指勉强维持。
- 11 一丘一壑
- 丘:土山;壑:山沟。原指隐者所居之地。后多用以指寄情山水。出处:《汉书 叙传上》:“渔钓于一壑,则万物不奸其志;栖迟于一丘,则天下不易其乐。南朝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品藻》:“端委庙堂,使百官准则,臣不如亮;一丘一壑,自谓过之。”语法:一丘一壑作宾语、定语;指寄情山水。示例:兄以一丘一壑过之,且筑圹于侧,与山缔生死盟。(明 徐宏祖《题小香山梅花堂诗序》)
- 12 知奸亦有大罗
- 罗:捕鸟等的网。指欲治奸邪必须布下大网。比喻治理国家要靠众人的力量出处:战国·韩·韩非《韩非子·难三》:“宋人语曰:‘一雀过,羿必得之,则羿诬矣,以天下为之罗,则雀不失矣?夫知奸亦有大罗,不失其一而已矣。’”语法:知奸亦有大罗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
- 13 一相情愿
- 只凭单方面的愿望;不考虑对方是否愿意或客观条件是否具备。出处:金 王若虚《滹南遗老集》:“晏殊以为柳胜韩,李淑又谓刘胜柳,所谓‘一厢情愿’。”语法:一相情愿主谓式;作定语、状语;含贬义。示例:女儿不喜欢音乐,母亲偏要女儿学弹琴,将来当音乐家,这只不过是一相情愿罢了。
- 14 略胜一筹
- 筹:筹码;古代用以计数的工具;多用竹子制成。指比较之下;稍强一点。出处:清 秋瑾《致秋誉章书》:“哥哥虽稍胜一筹,而无告语则同,无戚友之助亦同,所幸者生为男子耳,结局纵胜妹十倍也。”语法:略胜一筹动宾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褒义。示例:这时,只要不是下等签,他就会感到一些满足,何况这比“中下”还略胜一筹。(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二卷第十九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