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奸亦有大罗简介
知奸亦有大罗的意思
解释:
罗:捕鸟等的网。指欲治奸邪必须布下大网。比喻治理国家要靠众人的力量
出处:
战国·韩·韩非《韩非子·难三》:“宋人语曰:‘一雀过,羿必得之,则羿诬矣,以天下为之罗,则雀不失矣?夫知奸亦有大罗,不失其一而已矣。’”
语法:
知奸亦有大罗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
知奸亦有大罗相关词语
- 1 轰堂大笑
- 形容满屋子的人同时放声大笑。出处: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十三回:“安公子小夫妻以至那些媳妇丫头们听了,只管不敢笑,也由不得轰堂大笑起来。”语法:轰堂大笑作谓语、定语;指大家都笑。示例:满堂的人轰堂大笑起来。——像这样的轰堂大笑,原因不必是一样,在陈先生的教课时间里总要发作一二次。郭沫若《我的童年》第二篇四
- 2 大爱无痕
- 大爱就像是春风化雨,润物无声的那种爱。大爱是无私的、是尊重宽容他人的,付出的爱不会带来任何束缚和压制,不求给与回报的,不会让对方感觉到的。
- 3 力有不逮
- 能力达不到,能力触及不到。
- 4 罪莫大焉
- 罪恶之大无过于此。形容罪大恶极出处: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昭公五年》:“昭子即位,朝其家众曰:‘竖牛祸叔孙氏,使乱大从,杀適立庶,又披其色,将以赦罪,罪莫大焉。’”语法:罪莫大焉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示例:《晋书·温峤传》:“术辈首乱,罪莫大焉。”
- 5 荦荦大端
- 荦荦:清楚、分明的样子。指主要的项目,明显的要点。出处:《史记 天官书》:“此其荦荦大者,若至委曲小变,不可胜道。”语法:荦荦大端作主语、宾语;指要点。示例:孙犁《与友人论传记》:“则多着眼其言行两方面的荦荦大端,显露其非凡之一面。”
- 6 言之有故
- 所说的话有根据。出处:清·魏源《默觚下·治篇六》:“其言之有故,其持之成理,上傅会乎经义,使人主中其腊毒而不自知,君子所深恶也。”语法:言之有故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
- 7 大智如愚
- 谓才智极高的人,不炫耀自己,表面上看来好象愚笨。出处:宋·苏轼《贺欧阳少师致仕启》:“大勇若怯,大智如愚。”语法:大智如愚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指有智慧的人不露锋芒。
- 8 怕鬼有鬼
- 比喻害怕什么,偏偏要碰到什么。出处: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91回:“我最恶的是虫名,他偏要钻出来,真是‘怕鬼有鬼’。”语法:怕鬼有鬼作宾语、定语;指害怕什么,偏会碰到什么。示例:他怕鬼有鬼的样子证明心中有鬼
- 9 不知甘苦
- 甘苦:甜和苦,多偏指苦。分不清是甜还是苦。形容做某事不容易或对前人的艰辛没有体会。出处:春秋 鲁 墨翟《墨子 非攻上》:“少尝苦曰苦,多尝苦曰甘,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辨矣。”语法:不知甘苦动宾式;作谓语、定语;指不知苦与甜。示例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43回:“少年正待开口,却被老头子抢着说了一遍,无非是怪少年不知甘苦,不会弄钱的一派话。”
- 10 达权知变
- 指不死守常规,根据实际情况,随机应变。出处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十一卷:“主四方之事的,顶寇束带,谓之丈夫;出将入相,无所不为;须要博古通今,达权知变。”语法:达权知变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指人灵活。
- 11 知无不言,言无不听
- 说的人,凡是知道的无不说出,听的人,没有一句话不接受出处: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49回:“此时素臣正在得君,真个知无不言,言无不听。旬月之内,把在京在外贪官污吏参劾殆尽。”语法:知无不言,言无不听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。
- 12 破柱求奸
- 《后汉书·党锢传·李膺》:“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,贪残无道,至乃杀孕妇,闻膺厉威严,惧罪逃还京师,因匿兄让弟舍,藏于合柱中。膺知其状,率将吏卒破柱取朔,付洛阳狱。受辞毕,即杀之。”后以“破柱求奸”为不畏权贵,搜索坏人,以正国法的典故。出处:《后汉书·党锢传·李膺》:“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,贪残无道,至乃杀孕妇,闻膺厉威严,惧罪逃还京师,因匿兄让弟舍,藏于合柱中。膺知其状,率将吏卒破柱取朔,付洛阳狱。受辞毕,即杀之。”语法:破柱求奸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示例:如或纶言既降,丹慊莫从,则当破柱求奸,碎首请事。死而后已,义不苟然。唐·元稹《代李中丞谢官表》
- 13 廓达大度
- 廓达:宽宏、通达。性格宽宏,通情达理。出处:太平天国 洪仁玕《干王洪仁玕等劝谕清朝官兵暗投明檄》:“尔等抑知我天朝廓达大度,胞与为怀,不分新旧兄弟,皆是视同一体。”语法:廓达大度作谓语、定语;指人的气量。示例:尔等抑知我天朝廓达大度,胞与为怀,不问新旧兄弟,皆视同一体。(太平天国 洪仁玕《干王洪仁玕等劝谕清官兵弃暗投明檄》)
- 14 才大气高
- 气:气质。才能出众,意气高傲出处: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九卷:“李白虽则才大气高,遇了这等时势,况且内翰高情,不好违阻。”语法:才大气高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为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