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求下告简介
上求下告的意思
解释:
告:请求。指到处请求
出处:
《朱子语类辑略》第七卷:“不自反躬穷究,只管上求下告,问他讨禅,被他恣意相簿。”
语法:
上求下告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。
上求下告的近反义词
- 反义词
上求下告相关词语
- 1 求仁得仁
- 求仁德便得到仁德。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。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述而》:“求仁而得仁,又何怨?”语法:求仁得仁连动式;作谓语、宾语;指如愿以偿。示例:君所谓求仁得仁,亦复何怨:老夫耄矣,不能驱役鬼神,预人家儿女事。(清 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》卷十七)
- 2 历阶而上
- 历:依次。沿着台阶,依次登上。出处: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杜蒉入寝,历阶而升。”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:“迁遂按剑历阶而上。”
- 3 死中求生
- 在极危险的境地中努力挣扎以求生路。出处:《后汉书·公孙述传》:“述谓延岑曰:‘事当奈何?’岑曰:‘男儿当死中求生,可坐穷乎?’”语法:死中求生作谓语、宾语;同“死里求生”。示例:蔡东藩《五代史演义》第18回:“今为时势所逼,不得不死中求生。”
- 4 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
- 指从一片叶子的凋落,就知道秋天就要来到。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,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。
- 5 下交不渎
- 与下交往,不轻慢下属出处:《周易·系辞下》
- 6 天下一家
- 视天下人为一家,和睦相处。也指全国统一。出处:《礼记·礼运》:“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,以中国为一人者,非意之也。”语法:天下一家作谓语、宾语;指全国统一。示例:天下一家,共享太平,几何乖漓浇薄之世,其不一旦变而为公平正直之世也。(太平天国 洪秀全《原道醒世训》)
- 7 放下包袱
- 放:安放,搁置。丢开思想包袱,消除精神上的负担出处:毛泽东《学习和时局》:“为了争取新的胜利,要在党的干部中间提倡放下包袱和开动机器。”语法:放下包袱作谓语;指消除精神上的负担。示例:邓小平《我们有信心把中国的事情做得更好》:“中国不在意这个问题,请他们放下包袱。”
- 8 泪如雨下
- 眼泪像下雨似地淌了下来。形容非常悲痛。出处: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八回:“林冲见说,泪如雨下,便道:‘上下,我与你二位往日无仇,近日无冤,你二位如何救得小人,生死不忘。’”语法:泪如雨下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含褒义。示例:听到奶奶病逝的消息,我泪如雨下。
- 9 下恶如流
- 最下层的坏如激流一样不留情面。比喻人坏到极点!(上善若水的反义词。
- 10 太上忘情
- 太上:指圣人。圣人不为情感所动。出处: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伤逝》:“圣人忘情,最下不及情,情之所钟,正在我辈。”语法:太上忘情作宾语、定语;指圣人不为情感所动。示例:司马春衫,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。(清 林觉民《与妻书》)
- 11 蜂拥而上
- 像成群的蜂拥挤着飞过来一样。形容许多人一起涌上前。出处: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九回:“墨雨遂掇起一根门闩,扫红、锄药手中都是马鞭子,蜂拥而上。”语法:蜂拥而上偏正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。示例:只听得山大王一声令下,喽罗兵蜂拥而上,杀下山寨。
- 12 下陵上替
- 在下者凌驾于上,在上者废弛无所作为。谓上下失序,纲纪废坠。陵,通“凌”。出处:《左传 昭公十八年》:“于是乎下陵上替,能无乱乎?”语法:下陵上替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示例:下陵上替,虽令不从,此其效也。明·刘基《春秋明经·城费叔弓帅师围费》
- 13 尊无二上
- ①犹言国无二君。②引申为至高无上。出处:《礼记·坊记》:“天无二日,土无二王,家无二主,尊无二上。”语法:尊无二上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示例:你莫非以为上帝是尊无二上之神圣吗?《老残游记》第十一回
- 14 泥沙俱下
- 俱:都、一起。泥土和沙石跟着水一起流了下来。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;一同显现出来。出处:清 袁枚《随园诗话》第一卷:“人称才大者,如万里黄河,与泥沙俱下。余以为:此粗才,非大才也。”语法:泥沙俱下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分句;用于人或事物。示例: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同时,也要防止西方精神污染,泥沙俱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