枝枝节节简介
枝枝节节的意思
解释:
1.指种种情节。清冯桂芬 《与李方赤太守书》:“至旦,查明本巷无失事,乃啟栅。如是则行窃者枝枝节节,无非罗网,往来且难,何况搬运。而谓窃贼不少衰者无有也。”2.谓以零零碎碎、断断续续的方式。 清梁章鉅 《退庵随笔·政事三》:“窃谓西北之水利,惟当使由而不使知,全本一州一县,一村一里,各自董劝,枝枝节节而为之。” 康有为 《敬谢天恩并统筹全局折》:“然变其甲不变其乙,举其一而遗其二,枝枝节节而为之,逐末偏端而举之,无其本原,失其辅佐,牵连并败,必至无功。” 朱自清 《中国文评流别述略》:“他评《水浒传》还有什么草蛇灰线法等,这种观念大约从八股文来,方法却模拟论兴趣诸家的。但论兴趣的是就各作家的全部作品论,与 金 的枝枝节节而为之不一样。”
成语造句
- 1.做任何工作不能把眼睛盯在枝枝节节的小事上,而要大处落墨,首先解决主要的问题。
- 2.就如我显得有些干涸的心脏,枝枝节节都有些力不从心的耷拉。
- 3.年轻一代讲究的是“好玩”,管不了枝枝节节的政治问题。
- 4.孔子喜欢雕琢文饰,善于华丽的言辞,做事把握不住重点,老是在枝枝节节的问题打转,对解决问题没有帮助。
- 5.他对于主要问题避而不谈,却在枝枝节节的小事情上兜圈子。
枝枝节节相关词语
- 1 枝末生根
- 树木的枝梢上生根。比喻不合事理,不可能。出处:清王夫之《姜斋诗话》卷下:“起承转收以诗……一篇之中,四起四收,非喏虫相衔成青竹蛇而何?两间万物之生,无有尻下出头,枝末生根之理。”语法:枝末生根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
- 2 高风亮节
- 高尚的品德;坚贞的节操。形容人的品行高尚。出处:宋 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后集》:“余谓渊明高风峻节,固已无愧于四皓,然犹仰慕之,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。”语法:高风亮节联合式;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褒义,形容道德和行为很高尚。示例:蓝先生不佩服世界史中的任何圣哲与伟人,因而也就不去摹仿他们的高风亮节。(老舍《四世同堂》二十三)
- 3 謇谔之节
- 謇谔:忠诚直言;节:节操。忠诚直言的节操。
- 4 巴高枝儿
- 比喻高攀。出处: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十二回:“我也不怕人笑话我奴才亲戚混巴高枝儿,我今日可算认定了干娘咧!”。
- 5 甘贫守节
- 甘:情愿,乐意。甘受贫困,守住志节出处:明·无名氏《东篱赏菊》第一折:“今日夫为彭泽令,甘贫守节乐恰恰。”语法:甘贫守节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用于处世。
- 6 不拘细节
- 犹不拘小节。出处:《旧唐书 文苑传中 元万顷》:“万顷属文敏速,然性疏旷,不拘细节,无儒者之风。”语法:不拘细节作谓语、定语;指不注意生活小节。
- 7 枝别条异
- 比喻头绪纷乱。出处:汉张衡《求合正三史表》:“臣伏见陛下思光先绪,以典籍为本,而史书枝别异,不同一贯。”语法:枝别条异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
- 8 旁枝末节
- 喻不重要。
- 9 枝外生枝
- 比喻派生、繁衍而出者。同“节外生枝”。出处:清李渔《闲情偶寄 词曲 格局》:“善观场者,止于前数出所见,记其人之姓名。十出以后, 皆是枝外生枝,节中长节,如遇行路之人,非止不问姓字,并形体面目,皆可不必认矣。”语法:枝外生枝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
- 10 箕山之节
- 箕山:古代传说唐尧时的隐士许由、巢父隐居的地方。节:名节,节操。指归隐以保全节操。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。亦作“箕山之志”、“箕颍余芳”。出处:《吕氏春秋·求人》:“昔尧朝许由于沛泽之中,曰:‘……请属天下于夫子。’许由辞曰:‘为天下之不治与?而既已治矣。自为与?啁噍巢于林,不过一枝;偃鼠饮于河,不过满腹。归已君乎!恶用天下?’遂之箕山之下,颖水之阳,耕而食,终身无经天下之色。”语法:箕山之节作宾语;用于人的节操。示例:尧舜在上,下有巢由,今明主方隆唐虞之德,小臣欲守箕山之节也。《汉书·鲍宣传》
- 11 缩衣节食
- 省吃省穿。泛指生活节俭。出处:宋 陆游《剑南诗稿 秋获歌》:“我愿邻曲谨盖藏,缩衣节食勤耕桑。”语法:缩衣节食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。示例:快到床头金尽的日子,我只好缩衣节食了
- 12 一枝之栖
- 栖:鸟停留在树上。泛指一个工作位置。出处: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鹪鹩巢于深林,不过一枝。”语法:一枝之栖作宾语;指容身之地。示例:他只图一枝之栖而已
- 13 上下有节
- 节:节度。不论职位高低都有法度约束。出处: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》裴松之注引《蜀记》:“吾今威之以法,法行则知恩,限之以爵,爵加则知荣;荣恩并济,上下有节。为治之要,于斯而著。”
- 14 节食缩衣
- 节:节减;缩:紧缩。吃饭穿衣都很节省。形容节俭出处:宋·朱熹《刘氏墨庄记》:“节食缩衣,悉力营聚。”语法:节食缩衣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、状语;形容节俭。示例:我们现在不需要节食缩衣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