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风亮节简介
高风亮节的意思
解释:
高尚的品德;坚贞的节操。形容人的品行高尚。
出处:
宋 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后集》:“余谓渊明高风峻节,固已无愧于四皓,然犹仰慕之,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。”
语法:
高风亮节联合式;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褒义,形容道德和行为很高尚。
示例:
蓝先生不佩服世界史中的任何圣哲与伟人,因而也就不去摹仿他们的高风亮节。(老舍《四世同堂》二十三)
成语造句
- 1.王敏的高风亮节,赢得了很多人的赞赏和崇敬。
- 2.诗人把竹子比作洁身自好,高风亮节的君子。
- 3.陈教授的高风亮节,得到全体师生的钦佩。
- 4.马吉尼斯可是一位高风亮节之士哩。
- 5.王先生不佩服世界史中的任何圣哲与伟人,因而也就不去摹仿他们的高风亮节。
- 6.老厂长高风亮节,做工作从来不计较报酬。
成语故事
- 汉武帝时,匈奴单于即位,想与汉朝改善关系。汉武帝派苏武作为使节访问匈奴,由于匈奴内部变故,单于扣押了苏武,百般折磨他,让降将张胜、李陵来劝降他,苏武坚贞不屈,高风亮节,誓死不降,受到人们的尊重和爱戴
英语翻译
- 英语:
high and upright character
高风亮节相关词语
- 1 飘风暴雨
- 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出处:管仲《管子 小匡》:“时雨甘露不将,飘风暴雨数臻。”语法:飘风暴雨联合式;作主语、宾语;形容大雨。示例:飘风暴雨可思惟,鹤望巢门敛翅飞。唐·郭仁表《梦中辞》诗
- 2 謇谔之节
- 謇谔:忠诚直言;节:节操。忠诚直言的节操。
- 3 高文典策
- 见“高文典册”。出处:宋·王安石《翰林学士除三司使制》:“闳言崇议,足以经纶王家;高文典策,足以鼓动当世。”语法:高文典策作宾语;指经典性著作。
- 4 东方不亮西方亮
- 比喻这里行不通,别的地方尚有回旋余地。出处:毛泽东《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》:“中国是一个大国——‘东方不亮西方亮,黑了南方有北方’,不愁没有回旋的余地。”语法:东方不亮西方亮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选择。示例:做任何事都不要太固执,东方不亮西方亮嘛!
- 5 高才卓识
- 见“高才远识”。出处:《隋唐演义》第七六回:“[上官昭容]果是高才卓识,即沈宋二人,尚且服其公明,何况臣等。”语法:高才卓识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人的才识等。示例:我最先所认识的律师、都是有高才卓识的,他们都是从西洋政大学毕业回来的。包天笑《钏影楼回忆录续编·护花律师》
- 6 打开天窗说亮话
- 比喻无须规避,公开说明。出处: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7回:“‘打开天窗说亮话’,还不是等姓贾的过来尽点心,只要晚生出把力,你们老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。”语法:打开天窗说亮话复句式;作分句;指实话实说不避讳。示例:“打开天窗说亮话”,还不是等姓贾的过来尽点心,只要晚生出把力,你们老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。(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二十七回)
- 7 高人雅致
- 雅致:高雅的情趣。指品格高尚之人的优雅情趣出处:明·周楫《西湖二集·宿宫嫔情滞新人》:“耽山玩水,此是高人雅致。”语法:高人雅致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
- 8 高深莫测
- 究竟高深到什么程度无法推测。形容摸不准;度量不得。莫:不。测:估测。出处:宋 高似孙《纬略 沃焦山》引《物类相感志》:“沃焦山,东海之外荒,海中有山,焦炎而峙,高深莫测。”语法:高深莫测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,形容使人难以理解。示例:他说话常故弄玄虚,使人感到高深莫测。
- 9 巴高枝儿
- 比喻高攀。出处: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十二回:“我也不怕人笑话我奴才亲戚混巴高枝儿,我今日可算认定了干娘咧!”。
- 10 露餐风宿
- 在露天中吃饭,在风中住宿。形容旅途艰辛出处:蔡东藩《清史通俗演义》第33回:“沿途露餐风宿,到了汛地,驻扎数月。”语法:露餐风宿作谓语、定语;指旅途艰辛。
- 11 风华浊世
- 指佼佼不凡出处: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6回:“他一看,见是个风华浊世的佳公子,先觉得人如其文。”语法:风华浊世作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
- 12 天高日远
- 指偏远地区。比喻离帝王很远。出处:宋·秦观《代王承事乞回授一官表》:“臣父独婴罪衅,流寓江海,天高日远,自新无路,臣诚私心痛之。”语法:天高日远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示例:明·邵璨《香囊记·辞婚》:“孤哀自持臣子分,不得当朝亲事君,还思忖,总然是天高日远,怎负君恩!”
- 13 佛高一尺,魔高一丈
- 原为佛家告诫修行者,要警惕外界诱惑。佛,指佛法;魔,指魔法。后用以比喻一方势力(多指正义的)增长,与之对立的另一方势力(多指非正义的)则加倍增长。出处:明 李贽《与梅衡湘书》:“‘佛高一尺,魔高一丈。’昔人此言,只要人知有佛即有魔,如形之有影,声之有响,必然不相离者。”语法:佛高一尺,魔高一丈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口语。
- 14 仙风道格
- 犹言仙风道骨。出处:宋·苏舜钦《朝奉大夫天章阁待制王公行状》:“公襟上高爽,有仙风道格,日与二三逸人,放意于江山之间。”语法:仙风道格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人的气质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