诘诎聱牙简介
诘诎聱牙的意思
解释:
同“诘曲聱牙”。
出处:
鲁迅《集外集拾遗补编·破恶声论》:“且又日鼓舞之以报章,间协助之以书籍,中之文词,虽诘诎聱牙,难于尽晓,顾究亦输入文明之利器也。”
语法:
诘诎聱牙作谓语、定语、补语;用于书面语。
诘诎聱牙相关词语
- 1 咬紧牙关
- 谓尽最大努力忍受痛苦或克服困难。出处:清·韩邦庆《海上花列传》第十三回:“一面问个着落,一面咬紧牙关把朴斋腿膀狠命的摔一把。朴斋忍不住叫声‘阿呀’。”语法:咬紧牙关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处事。示例:他咬紧牙关,忍受剐心似的痛楚。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一部四
- 2 犬牙相错
- 错:错落。比喻交界线很曲折,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。也比喻情况复杂,双方有多种因素参差交错。出处:东汉 班固《汉书 中山靖王传》:“诸侯王自以骨肉至亲,先帝所以广封连城,犬牙相错者,为盘石宗也。”语法:犬牙相错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领土等。示例:地体华离,犬牙相错。(章炳麟《论亚洲宜自为唇齿》)
- 3 课嘴撩牙
- 搬唇弄舌。课,用同“嗑”。出处:明·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·连枝秀》:“锦心绣腹,宣扬《老子》经文,发科打诨,不离机锋;课嘴撩牙,长存道眼。”语法:课嘴撩牙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口语。
- 4 齿牙馀惠
- 谓帮人说好话。出处: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公孙九娘》:“生乃坐,请所命。曰:‘令女甥寡居无耦,仆欲得主中馈。屡通媒妁,辄以无尊长之命为辞。幸无惜齿牙馀惠。’”
- 5 伶牙利爪
- 形容能说会道,聪明能干。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二十四回:“只是宝玉身边一干人,都是伶牙利爪的,那里插的下手去。”
- 6 齿牙之猾
- 见“齿牙为猾”。出处:唐·柳宗元《唐故邕管招讨副使试大理司直兼贵州刺史邓君墓志铭》:“然以忧栗间于多虞,卒成耳环目之塞,道致齿牙之猾。”语法:齿牙之猾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
- 7 牙白口清
- 比喻说话清楚。出处: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九回:“怎当得十三妹定要问他个牙白口清,急得无法。”语法:牙白口清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比喻说话清楚。示例:怎当得十三妹定要问他个牙白口清,急得无法,说道:“姐姐,这事要爹妈作主,怎生的只管问起妹子来?”(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九回
- 8 牙签锦轴
- 见“牙签玉轴”。出处:明·无名氏《赠书记·秘书赠合》:“牙签锦轴吾良友,明窗净几共夷犹。”语法:牙签锦轴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示例:清·荻岸山人《平山冷燕》第三回:“周围都是书厨书架、牙签锦轴,琳琳琅琅。”
- 9 诎要桡腘
- 弯腰曲膝。出处:战国·赵·荀况《荀子·富国》:“诎要桡腘。”语法:诎要桡腘作定语、状语;用于书面语。
- 10 齿牙余论
- 微末的赞扬言辞。比喻不费力的奖励的话。出处:《南史·谢眺传》:“士子声名未立,应共奖成,无惜齿牙余论。”语法:齿牙余论作宾语;指随口称誉的话。示例:欲烦先生不惜齿牙余论,使令弟弃刘备而事东吴。(吸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四回)
- 11 咬起牙关
- 紧紧地咬住牙,不张开嘴巴。形容尽最大努力克服困难或忍受痛苦出处:《红旗谱》第二卷:“歇了一会,并没有减轻疲乏,觉得身上潮湿得厉害,索性咬起牙关,一股劲地往前跑。”语法:咬起牙关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处事。
- 12 齿牙为猾
- 谓谗言造成灾祸。出处:《国语·晋语一》:“献公卜伐骊戎,史苏占之,曰:‘胜而不吉。’公曰:‘何谓也?’对曰:‘遇兆,挟以衔骨,齿牙为猾。”语法:齿牙为猾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
- 13 莫可究诘
- 究:追查;诘:追问。无法追问到底。出处:章炳麟《驳康有为论革命书》:“宗支荒忽,莫可究诘。”语法:莫可究诘作分句;用于书面语。示例:宗支荒忽,莫可究诘。(章炳麟《驳康有为论革命书》)
- 14 切齿咬牙
- 切齿:咬紧牙关,表示痛恨。形容极端仇视或痛恨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56回:“徐晃睁眉怒目,许褚切齿咬牙,各有相斗之意。”语法:切齿咬牙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极端仇视或痛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