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立之年简介
当立之年的意思
解释:
指三十岁。
出处:
先秦 孔子《论语 为政》:“三十而立。”
语法:
当立之年偏正式;作宾语;指三十岁。
示例:
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29卷:“今汝将及当立之年,犹未纳室。”
成语故事
- 春秋时期,孔子在鲁国政坛受排挤后,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,经历卫、郑、陈、晋等地碰壁后,在蔡国闲居,孔子与弟子们谈起自己的经历,说他从30岁开始立志弘道,到现在快七十岁没能推销出仁政,感慨万千……宰予立即过来安慰孔子
英语翻译
- 英语:
thirty years old
当立之年相关词语
- 1 泰然居之
- 泰然:毫不在意很放心的样子。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、沉着镇定或对待事情毫不在意出处:宋·陈亮《王珪确论如何》:“太宗方奋然有运天下豪杰之心,使新进叠用事,而玄龄泰然居之,不以进退自嫌。”语法:泰然居之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处事。
- 2 斗筲之人
- 斗:容十升。筲:竹器;容一斗二升。斗、筲都是容量不大的器具。像斗筲那样容量的人。形容人的气量狭小;见识短浅。亦用为自谦之词。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子路》:“斗筲之人,何足算也。”语法:斗筲之人偏正式;作主语;含贬义。示例:臣虽斗筲之人,诚窃怀怪,以为笃、景亲近贵臣,当为百僚表仪。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何敞传》
- 3 平庸之辈
- 思想品质或成就完全不出色的或使人毫无印象的人,无足轻重的人,才疏者或平庸者出处: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四卷第42章:“在农村这个天地里,他原来就不是平庸之辈。”语法:平庸之辈作宾语;指无足轻重的人。示例:余华《文学和文学史》:“可是她名字的左右时常会出现几位平庸之辈。”
- 4 减灶之计
- 在战争中隐瞒自己军队的实力来麻痹敌人出处: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入魏地为十万灶,明日为五万灶,又明日为三万灶。”语法:减灶之计作主语、宾语;用于军事。示例:战争策略运用之妙,存乎一心,孙膑巧用减灶之计,终将自己的仇人庞涓引入葬身之地。
- 5 玄之又玄
- 形容事理非常奥妙,不易理解。出处:先秦李耳《老子》:“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。”语法:玄之又玄偏正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。示例:唐 刘知几《史通 叙事》:“能损之又损,而玄之又玄,轮扁所不能语斤。”
- 6 白毫之赐
- 白毫:佛家称如来的32相之一。指供养僧徒之物出处:《佛藏经·了戒品》:“随顺法行,于白毫相百千亿分,不尽其一。”语法:白毫之赐作宾语;指供养僧徒之物。
- 7 鹤立企伫
- 企:企望;伫:伫立。像仙鹤直立、伸长脖颈盼望出处:三国·魏·曹植《求通亲亲表》:“实怀鹤立企伫之心。”语法:鹤立企伫作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
- 8 瞬息之间
- 极短暂的时间内出处:《北史·魏世祖太武帝本纪》:“雅长听察,瞬息之间,下无以措其奸隐。”语法:瞬息之间作宾语;指很短暂的时间。示例:瞬息之间彗星已经流逝。
- 9 旦暮之业
- 指日常凡庸事务。出处:《庄子·徐无鬼》:“农夫无草莱之事则不比,商贾无市井之事则不比,庶人有旦暮事业则劝,百工有器械之巧则壮。”
- 10 狂瞽之言
- 狂:狂妄。瞽:瞎眼,盲目。指愚妄无知的言论。旧时常用作自谦之辞。亦作“狂瞽之说”。出处:唐·魏征《十渐不克终疏》:“伏愿陛下采臣狂瞽之言,参以刍尧之议,冀千虑一得,衮职有补。”语法:狂瞽之言作宾语;用于自谦。
- 11 勿谓言之不预
- 不要说事先没有说过,表示事前已讲明白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19回:“一经觉察,白简无情,勿谓言之不预也。”语法:勿谓言之不预作谓语;指提前警示。示例:毛泽东《中共发言人关于国民党政府逮捕冈村宁次和内战罪犯的谈话》:“必以纵匪论处,决不姑宽,勿谓言之不预。”
- 12 当之有愧
- 担当不起某种称号或荣誉;感到惭愧。出处:宋·欧阳修《回丁判官书》:“夫人有厚己而自如者;恃其中有所以当之而不愧也。”常用自谦之辞。语法:当之有愧主谓式;作谓语;含贬义。示例:我只为大家做了一点儿好事,却得到同志们的高度赞扬,我真是当之有愧呀!
- 13 一人做事一人当
- 当:承担。一个人做出的事情自己承担责任出处: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12回:“常言道:‘一人做事一人当。’岂敢连累父母?”语法:一人做事一人当作谓语、定语;多用于口语。示例:章诒和《往事并不如烟·最后的贵族》:“我不怕承担反革命串联的罪名,一人做事一人当!”
- 14 西河之痛
- 痛:悲伤。指丧子之痛出处: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仲尼弟子列传》:“孔子既没,子夏居西河教授,为魏文侯师。其子死,哭之失明。”语法:西河之痛作宾语;用于书面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