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目昭彰简介
耳目昭彰的意思
解释:
昭彰:十分明显,人所共见。众人已听到和看到,十分明显。形容被众人了解得清清楚楚,无法藏匿。
出处:
清·名教中人《好逑传》第十七回:“却说刑部审问过,见耳目昭彰,料难隐瞒,十分为过学士不安,只得会同礼臣复奏一本。”
语法:
耳目昭彰作宾语;指清清楚楚,无法藏匿。
示例:
说刑部审问过,见耳目昭彰,料难隐瞒十分为过学士不安,只得会同礼臣复奏一本。(清 名教中人《好逑传》第十七回)
耳目昭彰的近反义词
- 近义词
- 众目睽睽
英语翻译
- 英语:
be known to all
耳目昭彰相关词语
- 1 目牛无全
- 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始臣之解牛之时,所见无非牛者;三年之后,未尝见全牛也。”后因以“目牛无全”比喻技艺纯熟或谋划高明。出处: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始臣之解牛之时,所见无非牛者;三年之后,未尝见全牛也。”语法:目牛无全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。示例:害马已去,世事都捐;投刃皆虚,目牛无全。晋·孙绰《游天台山赋》
- 2 戟指怒目
- 指着人,瞪着眼。形容大怒时斥责人的神态。出处:马辂《国共和谈演义》第六回:“张学良还要解释,蒋早气得七窍生烟,戟指怒目。抗日,抗日,等我死了以后,你再去抗日好了!”语法:戟指怒目作谓语、定语;指发怒。示例:他戟指怒目,义正辞严,出了胸中恶气
- 3 掩人耳目
- 掩:遮盖。堵住人家耳朵;遮着人家的眼睛。比喻用假象迷惑;欺骗人。出处:《新刊大宋宣和遗事》:“事迹显然,虽欲掩人之耳目,不可得也。”语法:掩人耳目动宾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贬义。示例:必须假手他人,死于道路,方可掩人耳目。(明 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十二回)
- 4 瞋目案剑
- 瞋目:瞪大眼睛;案:通“按”,握住。瞪圆双眼,握着宝剑。形容带剑者怒目圆睁的样子出处: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郦生陆贾列传》:“郦生瞋目案剑叱使者曰:‘走!’复入言沛公,吾高阳酒徒也。”语法:瞋目案剑作谓语、状语;指人发怒的样子。
- 5 恶迹昭着
- 昭著:显着,明显。恶劣的事迹十分明显,人所共见。形容罪行严重。
- 6 善言不入耳
- 好话听不进耳朵里。出处:汉·桓谭《新论·贵言》:“非其耳之有塞,善言不入耳乎?”
- 7 耳熟能详
- 听得多了;就可以说得详尽细致。耳熟:听熟了;详:细说。出处:宋 欧阳修《泷冈阡表》:“吾耳熟焉,故能详也。”语法:耳熟能详紧缩式;作谓语、定语;指听得多了。示例:林语堂《说纽约的饮食起居》:“春卷、馄饨、麻菇鸡片西人已经耳熟能详。”
- 8 盈盈在目
- 盈盈:美好的样子。指美好的形象犹在眼前出处:清·俞樾《楚士吕凤梧》:“于舟中见一女子,美而艳,来桡去楫,一瞬即过,然思之盈盈在目也。”语法:盈盈在目作谓语;指人的记忆。
- 9 目动言肆
- 谓神色不安,语调失常。出处: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文公十二年》:“使者目动而言肆,惧我也,将遁矣。”语法:目动言肆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人的神态等。示例:《北史·裴侠传》:“暠目动言肆,轻于去就者也;建神情审定,当无异心。”
- 10 瞽旷之耳
- 瞽:眼睛瞎;瞽旷:春秋时晋国乐师,天生的盲人,能辨别五音六律。形容听觉十分灵敏。出处:《庄子·胠箧》:“擢乱六律,铄绝竽瑟,塞瞽旷之耳,而天下始人含其聪也。”
- 11 龙眉凤目
- 形容贵人相貌不同寻常。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九回:“马上那人,生得龙眉凤目,皓齿朱唇。”语法:龙眉凤目作宾语、定语;多用于男性。示例: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56回:“众人看时,只见生得龙眉凤目,举止不凡。”
- 12 案剑瞋目
- 案:同“按”,握住;瞋目:瞪眼。手握宝剑,怒目而视出处:先秦 庄周《庄子 盗跖》:“案剑瞋目,声如乳虎。”语法:案剑瞋目作谓语;形容愤怒。
- 13 钳口侧目
- 14 耳提面训
- 同“耳提面命 ”。郭沫若 《十批判书·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》:“像这些关于卫生的教条,就是现在看起来也是很合乎科学的。而对于 秦始皇 ,也俨然就像在耳提面训的一样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