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提面训简介
耳提面训的意思
解释:
同“耳提面命 ”。郭沫若 《十批判书·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》:“像这些关于卫生的教条,就是现在看起来也是很合乎科学的。而对于 秦始皇 ,也俨然就像在耳提面训的一样。”
耳提面训相关词语
- 1 宋才潘面
- 宋玉的才华,潘岳的容貌。比喻才华出众,仪容俊美。出处:清李渔《奈何天 虑婚》:“我辈居先,常笑文人偃蹇,本自有守才潘面,都贫贱,争似区区,痴顽福分徼天。”语法:宋才潘面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。
- 2 耳目昭彰
- 昭彰:十分明显,人所共见。众人已听到和看到,十分明显。形容被众人了解得清清楚楚,无法藏匿。出处:清·名教中人《好逑传》第十七回:“却说刑部审问过,见耳目昭彰,料难隐瞒,十分为过学士不安,只得会同礼臣复奏一本。”语法:耳目昭彰作宾语;指清清楚楚,无法藏匿。示例:说刑部审问过,见耳目昭彰,料难隐瞒十分为过学士不安,只得会同礼臣复奏一本。(清 名教中人《好逑传》第十七回)
- 3 旧事重提
- 把已经搁置的事情重新提出出处:沈从文《虎雏再遇记》:“旧事重提,显然在他这种人并不甚么习惯,因此不多久,他就把话改到目前一切来了。”语法:旧事重提作谓语、宾语;指旧事重提。示例:过去的恩恩怨怨早已时过境迁,又何必旧事重提呢?
- 4 面面相觑
- 面面:脸对着脸;相:互相;觑:看;瞧。你看我;我看你;互相对着。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;都不说话。出处:宋 释惟白《续传灯录》第六卷:“僧问:‘如何是大疑府人?’师曰:‘毕钵岩中面面相觑。’”语法:面面相觑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形容惊慌的表情。示例:墙外有数十人,面面相觑,各有惊异之状。(明 洪楩《清平山堂话本 死生交范张鸡黍》)
- 5 南面王乐
- 指面向南称王称侯,享受王侯之乐。出处:《庄子·至乐》:“吾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间之劳乎?”
- 6 掩人耳目
- 掩:遮盖。堵住人家耳朵;遮着人家的眼睛。比喻用假象迷惑;欺骗人。出处:《新刊大宋宣和遗事》:“事迹显然,虽欲掩人之耳目,不可得也。”语法:掩人耳目动宾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贬义。示例:必须假手他人,死于道路,方可掩人耳目。(明 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十二回)
- 7 振衣提领
- 振衣:提起衣服。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出处:北周·王褒《京师突厥寺碑》:“索隐穷源,振衣提领。”语法:振衣提领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。
- 8 善言不入耳
- 好话听不进耳朵里。出处:汉·桓谭《新论·贵言》:“非其耳之有塞,善言不入耳乎?”
- 9 面红面赤
- 谓双方因争执而变脸。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八回:“自蒙泰山错爱,将令爱嫁事小人……虽不曾生半个儿女,未曾面红面赤,半点相争。”语法:面红面赤作宾语、状语、定语;用于激动、发怒等。
- 10 无情少面
- 不讲情面。出处:《西游补》第二回:“我又见他几遍,不是无情少面之人。”语法:无情少面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为人等。
- 11 面不改容
- 谓脸色不改变。形容遇到危难时,镇定自若。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23回:“吉平面不改容,略无惧怯。”语法:面不改容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人镇定自若。
- 12 耳熟能详
- 听得多了;就可以说得详尽细致。耳熟:听熟了;详:细说。出处:宋 欧阳修《泷冈阡表》:“吾耳熟焉,故能详也。”语法:耳熟能详紧缩式;作谓语、定语;指听得多了。示例:林语堂《说纽约的饮食起居》:“春卷、馄饨、麻菇鸡片西人已经耳熟能详。”
- 13 抓耳搔腮
- 见“抓耳挠腮”。出处: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三十五回:“多九公道:‘那送礼人说:国舅因今日王妃进宫,送这礼物,预备王妃赏赐宫人。岂非送给林兄么?’唐敖听了,只急的抓耳搔腮。”语法:抓耳搔腮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人焦急、生气、心乱等。示例:饶鸿生那里经见过这种境界?直喜得他抓耳搔腮。清·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第五十一回
- 14 白面儒冠
- 犹白面书生。指只知读书,阅历少,见识浅的读书人。有时含贬义。亦泛指读书人。出处:清 龚自珍《己亥杂诗》之八四:“白面儒冠已问津,生涯只羡五侯宾。萧萧黄叶空村畔,可有摊书闭户人?”语法:白面儒冠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同“白面书生”。